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午十二点,三方协调会准时开始。陈工带了份合同复印件,摊在桌上。他指着其中一条:“第七条,验收以完成工程量为准,未列明其他考核指标。贵方单方面引入新标准,程序上说不过去。”
小李坐不住了:“那你们怎么解释我们提前完工?难道我们加班加点,就为了证明自己本来该做到?”
“小李。”刘好仃轻声叫他名字,没提高音量,但会议室一下安静了。
他从文件夹里取出那半张绿签,平放在桌中央。背面那三项实测成果还在,字迹清晰。
“陈工,”他说,“我不是来谈条款的。我是来问一句:如果咱们都不信对方的数据,那什么才算‘看得见的进度’?”
陈工愣了下。
“您怕我们造假,我们怕你们无视。那不如换个法子——咱们各派一人,每天一起记关键动作。比如清沟几米、运料几车、签收几次。记下来,双方签字,当天归档。”
他顿了顿:“不叫考核,叫‘联合观测’。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只要一起记,就有共同起点。”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老周低头看着绿签,小陈在本子上画了个小框,写上“观测组?”,小李盯着陈工,等他开口。
陈工没马上回应。他拿起绿签,翻过来又翻过去,最后放回桌上。
“联合观测……谁牵头?”
“不牵头。”刘好仃说,“轮值记录,每日拍照上传,群内公示。谁都不信谁,就信流程。”
陈工沉默片刻,点了下头:“可以试。但仅限石子段,不算先例。”
“行。”刘好仃应得干脆,“先走一段,看效果。”
会后,老周在走廊拦住他:“刘师傅,他们要是最后还是不认呢?咱这不白忙?”
“不白忙。”刘好仃说,“忙本身,就是证据。”
回到白板前,他拿起黄笔,在“共识缺口”下方添了一行小字:“分歧不是倒退,是下一步的起点。”
下午两点,他在工作群发了条语音:“日志照常更,标题改‘进度可见,标准待议’。我们先跑,路怎么量,一起定。”
小王秒回:“收到。”
小李发了个截图,是刚拍的运输车进厂照片,配文:“司机八点四十到,两车石子,已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