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三条建议并列写在本子上:匿名电子通道、微光项目小组(认领制)、共议台(每周一议)。他圈了圈,说:“咱们先小范围试,不铺大,不强推。”
第二天一早,公告栏多了张手写告示,字迹方正,边角还画了个小灯泡。上面写着三条试点安排,末尾加了一句:“试三周,反馈好就留,不好就撤。”
匿名通道上线第一天,后台跳出27条建议。有说“扫码枪反应慢得像老牛拉车”的,有问“能不能给女工多配一副防滑手套”的,还有悄悄写的:“我怕高,但每天要爬三米平台,能不能调岗?”信息杂乱,但条条带温度。
刘好仃叫来阿珍和小林,三人围在电脑前一条条过。“太乱了,听着像菜市场。”小林苦笑。
“得分个类。”阿珍拿笔在纸上划了三栏:“生产优化、生活便利、心理支持。每条贴个标签,往后好找人对接。”
他们重新整理,刚分完类,共议台第一次会议也开始了。
地点就设在食堂角落那张小圆桌。议题是投票选出的:“夜班能不能提前十分钟开饭?”提建议的正是之前不敢说话的小李。
人来了七八个,有夜班的,也有白班关心伙食的。一开始还有点拘谨,后来小李一开口,说他有次赶饭点差点摔下楼梯,大伙儿立刻接话。
“我也差点摔过!”
“饭点人挤人,汤都洒了。”
可说着说着,两三个人抢着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坐在角落的一个女工一直没开口,手指绞着衣角。
刘好仃看了看,从工具袋里摸出个旧玻璃检测环——透明的,边缘有点磨花。他递给小李:“拿着这个说,三分钟,说完传给下一个想说的。”
小李一愣,随即笑了:“行,那我先来。这环还挺沉。”
一圈传下来,节奏稳了,连那个女工也接过环,小声说了句:“能不能在饭前提前五分钟打铃?让我们心里有个数。”
没人笑,大家都记下了。
试点第三天,匿名通道收到一条新建议,标题是:“B线老张想和A线小王换岗,两人技能互补,求协调。”下面还附了句:“我们聊过,班组长也知道,就差个正式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