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林盯着图看:“信号案例集要是太散,后期怎么用?”
“那就先立规矩。”刘好仃翻开评估手册,找到那页新增的“代为发声次数”记录,“这类非标项,统一放进‘观察性指标附录’,不参与评分,不计入总分,只标注趋势和背景。”
老周松了口气:“这样至少有据可查。”
“不只是查。”刘好仃说,“是要让人知道,我们记得。”
阿珍忽然举手:“那‘沉默突破指数’呢?它现在算不算正式指标?”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
刘好仃没急着回答。他走到白板前,把“沉默突破指数”五个字单独圈出来,下面画了个问号。
“它不是KPI。”他说,“它是提醒。提醒我们,第一个敢说话的人,比一百个流程优化都珍贵。”
小林嘀咕:“可提醒写进总结,会不会被当成软肋?”
“不怕被看成软肋。”刘好仃说,“怕的是连软肋都不敢写。”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新规则:“所有信号事件,记录三要素——时间、场景、影响链。哪怕影响只是‘有人第二天也投了卡’,也算。”
阿珍快速记下,忽然笑了一声:“这么说,小李昨天投的那张‘是谁改的’,也算典型案例?”
“当然。”刘好仃说,“他不再问‘说了有没有用’,而是问‘是谁做了’——这本身就是进步。”
老周也笑了:“以前是怕说,现在是想接上。”
“那就把这条也写进去。”刘好仃说,“进步不是突然跳上去的,是一步步从‘不敢’走到‘想参与’。”
框架基本成型,模板设计接上。小林负责主报告图表整合,老周核对时间节点,阿珍牵头案例集编纂。
刘好仃在扉页草稿上写下标题:“不是所有光都亮着,但我们都看见了暗处的火种。”
小林看了眼,说:“这标题……能过审吗?”
“过不过是他们的事。”刘好仃说,“写不写,是我们的事。”
会议快结束时,阿珍忽然抬头:“信号事件库要不要设个入口?比如在系统里加个按钮,叫‘我想记点没算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