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打开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用铅笔画了个简单的三轴图。横着一条线,竖着一条,斜着一条,交叉成个三角。
“一个轴,是技术响应——机器升级了,咱们的操作、记录、反馈能不能跟上;
第二个轴,是信息协同——厂和厂之间,能不能把同样的问题,当成同一个信号;
第三个轴,是人机关系——老师傅的经验,能不能变成系统的记忆,而不是随人退休就丢。”
他把本子转过来,推到桌子中央。“这三根线,哪根断了,咱们就得临时补漏。现在漏得还不大,可再拖下去,补都补不上。”
小林盯着那张草图,慢慢点头:“有点像咱们做数据清洗——先知道哪乱,才能理。”
“对。”刘好仃说,“现在咱们要清的,不是数据,是思路。”
阿珍也凑近了些:“可这算啥?算研究?还是算规划?”
“算谋划。”他说,“不落地,先探路。咱们不提方案,只找问题。比如,过去五年,咱们厂有多少次是因为别人先出事,咱们才跟着改?有多少次是环保一查,才发现数据对不上?这些,都是被动调的代价。”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林忽然说:“我记得2019年那次熔炉报警误判,停了八小时,后来才知道,南粤三个月前就遇到过,他们改了阈值,没上报。”
“对。”刘好仃点头,“这就是滞后。信息在跑,咱们在等。”
阿珍叹了口气:“那咱们现在干啥?总不能挨个打电话问人家改了啥吧?”
“不用。”他合上本子,站起身,“我建议成立个小组,不占编制,就咱们几个兼职,每周固定两小时,专门干三件事。”
他竖起手指:“第一,翻老档案,把近五年所有‘临时调整’‘紧急处理’的案例理一遍,看看是不是都有前兆;
第二,收集合作厂近三年的技术变更记录,不看细节,只看时间线,比比谁快谁慢;
第三,回头再看《全景图》,找找还有哪些流程没覆盖到——比如夜班交接、外包工操作、设备临时替换,这些地方,最容易藏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