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林想了想:“可能是数据输入不准。”
阿珍说:“也可能是响应动作太慢。”
“对。”刘好仃点头,“不管系统多先进,最后一环是人动手。如果人不信任系统,或者不知道怎么响应,再好的技术,也只能在后台默默记一笔——‘报警已触发,无人处理’。”
他指着三角中间:“所以,真正的断层,不在机器,也不在流程,而在‘信号落地’这个动作之前,少了那个‘该谁管’的确认。”
小林忽然抬头:“那咱们是不是该先搞个响应责任制?比如,报警一响,谁第一个接,谁负责跟进,流程写清楚。”
阿珍却皱眉:“可不同班次、不同产线、不同设备,情况不一样。写得太死,反而僵化。写得太松,又没人认账。”
“所以不能只靠制度。”刘好仃说,“得让人愿意看,看得懂,看得出重要性。这不单是流程问题,是人和系统之间的信任问题。”
他翻开笔记本,翻到一页画着简单图示的纸:“我昨晚想了个法子,叫‘倒推法’。假设三年后,咱们厂全面智能化,那时候最可能出问题的环节是什么?讨论下来,答案一致——基层接不住。”
“那咱们现在调整方向,就不能只盯着‘上什么’,得先解决‘接什么’和‘怎么接’。”
阿珍眼睛亮了点:“就像修路,不能等车来了才铺沥青。”
“对。”刘好仃笑了,“咱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造车,是修路,还得教人开车。”
小林挠头:“可这算战略调整吗?听起来像在打补丁。”
“补丁也是战略。”刘好仃说,“大船掉头,不是一下子转九十度,是一度一度调。咱们现在找的,就是那个最初的‘一度’。”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把三角中间画了个圈:“不管走哪个方向,都得先打通这个‘响应断层’。技术升级要围绕它,流程优化要服务它,协同共享要支撑它。”
“所以,咱们今天不决定做什么项目,只确定一个原则——任何调整,必须让信号落地。”
阿珍已经动手在本子上列表格了。三栏:方向、优势、风险。她先把“产品研发”填进去,写上“提升预警精度”,又在风险栏写下“依赖操作习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