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王挂掉电话前那句“凸点对槽,红标朝外”,像颗小石子落进池塘,涟漪一圈圈往外荡。刘好仃正站在维修角的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轻点几下,调出了“共享池”的后台访问记录。屏幕右上角的时间显示是早上六点四十三分——夜班刚接岗十七分钟,小王就打开了条目001,停留了四分半钟,还顺手下载了三维图。
他没说话,只是把这页数据截图,顺手拖进一个新建的文件夹,命名为“第七天观察”。
晨光斜斜地切过车间玻璃墙,照在维修角那面墙上。刘好仃把打印好的热力图贴了上去,旁边是那张写着“别等机器喊疼才加油”的标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出各班组的查询频次,夜班那块红得发亮。他在下面用马克笔写:“42次查阅,3次自主排障——知识自己会走路了。”
小林路过时停下脚步,看了两眼,嘀咕:“原来我们白班还不如夜班爱学习。”
“不是不爱学,”刘好仃把笔帽咔地一按,“是还没尝到甜头。”
早会铃响,他站在队伍前面,没提生产指标,也没说设备状况,只说了两件事:一是共享池每新增一条被采纳的条目,贡献者加三分;二是每月积分前两名,能优先选调休时间,还能点一道食堂加餐菜。
“比如?”有人问。
“比如糖醋排骨,”刘好仃笑,“或者蒜蓉粉丝蒸扇贝。”
人群里笑了起来。有人小声说:“为了扇贝也得动笔了。”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维修角,发现桌上多了张折成三角的纸。打开一看,是老李的手绘图——三根曲线分别代表裂纹在不同光照下的呈现方式,下面写着:“一看光角,二看弧度,三看延伸方向。C线常见,B线少见。”落款没有签名,只画了个小小的扳手。
他把这张纸拍了照,上传到共享池,编号008,标题定为“老李的三看法则”。
刚点下“发布”,手机震了一下。是系统自动推送:条目008被小王引用,用于处理凌晨一次传送带异响排查。
刘好仃抬头看向C线方向,老李正蹲在传送带旁记录数据,姿势和昨天一模一样,但肩膀松了些。
中午,阿珍端着饭盒过来,坐在他对面。“我合计了一下,”她说,“光看积分不够直观,得有个‘创新指数’,让人一眼看出咱们进步了多少。”
“怎么算?”
“新增条目算一分,被引用一次加半分,同一问题重复发生次数下降,再加权重。”她边说边在纸上列公式,“就像天气预报,晴雨都知道。”
刘好仃点头:“那就弄。”
下午三点,电子屏右下角的“支援榜”旁边,多出一条横向浮动条,背景是渐变的蓝绿色,上方写着“今日创新指数”。初始值定在0.6,不到一小时,随着老李条目被引用、小林提交润滑周期提醒模板,指数慢慢爬升到0.73。
快下班时,跳到了0.81。
刘好仃正准备关电脑,屏幕突然弹出提示:“本月故障重复发生率下降62%。”几乎同时,小周的消息来了:“刘师傅,B线冷却阀今天零报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