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陈的话音还在维修角里回荡,刘好仃已经把那句“能不能在护角上印个编号”抄到了白板最上方,用红笔圈了三道。
他没说话,只是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打印纸,哗啦一声铺在桌上——是过去三个月所有客户反馈的汇总表,密密麻麻贴满了便签。阿珍端着茶杯路过,被这阵势吓了一跳,差点把盖子碰掉。
“要干大事?”她问。
“不是要干,是得干。”刘好仃抽出一支黑笔,在编号建议旁边画了个箭头,一路拉到纸底,“咱们现在改东西,像修漏水的屋顶。可水从哪来?风怎么吹?瓦片为啥松?没人往前想一步。今天这个编号,不是为了查货,是为了让下一场雨还没落下来之前,我们先把檐角加长。”
小林从工位探头:“您是说……以后不光解决问题,还得预判问题?”
“对。”刘好仃点头,“以前是客户喊‘漏了’,我们爬上去补。现在得想,怎么让屋顶压根不漏。”
他把技术组、生产组和客户对接的几个骨干全叫了过来,桌上摆开三份材料:一份是客户语音转文字记录,一份是测试视频时间戳标注,还有一份是共享看板里的处理进度统计。
“明天开会。”他说,“议题就一个——下一代产品,怎么让它根本不用修。”
第二天会议室里人坐得满满当当。老张抱着零件清单进来时还嘀咕:“现在这套护角刚稳定,又要动?生产线可不等人。”
刘好仃没急着回应,而是打开投影,放出C厂实习生拍的那段运输测试慢放视频。画面定格在工人徒手撕封箱带的一刻,护角边缘被硬扯变形,裂开一道口子。
“看清楚没?”他指着屏幕,“材料强度测试过了,抗压八百公斤。可人干活时,谁有空拿工具一点点拆?一拽,全废。”
技术员小李皱眉:“那就改材料,换成更韧的复合层。”
客户对接的小王摇头:“我们走访了六家厂,一线工人都说,宁可包装差点,也不想多花三十秒拆箱。效率比完美重要。”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会议室渐渐分成两派。有人主张“硬刚”,提升材料等级;有人坚持“顺手”,优化拆卸体验。争论声越来越大,连门外路过的人也探头张望。
刘好仃听着,一声不吭,直到吵声稍歇,才拿起白板笔,在中间画出三栏。
第一栏写:“功能增强”。他把编号建议贴上去,又补上几条——扫码追溯批次、防伪标记、版本提示。
第二栏写:“使用体验”。他抄下小王收集的原话:“撕不开”“边角扎手”“贴不牢还费胶”。底下画了个简笔画:工人皱着眉撕包装。
第三栏写:“标准接口”。他转头问小林:“咱们现在护角适配几种箱型?”
“五种。”小林答,“但每种都要单独开模。”
“那就得统一。”刘好仃写下:“可调式卡扣”“通用底膜”“自适应弧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