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项是易维护。第一套仍需扳手拆卸,平均耗时5分20秒,远超标准,不通过。第二套结构复杂,维修工反馈“不敢乱动”,更换耗时6分以上,不通过。第三套五次测试均在三分钟内完成,且全部锁死,打勾。
“人,算过了。”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机器过不了,人过不了,都不算数。只有人和机器都过得去,才算真过。”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吴突然抬头:“那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定型‘混搭版’了?用第二套的铰链,配上第三套的快拆?”
刘好仃没接话,而是把三套原型从测试架上取下来,一一摆上桌面。第一套敦实,像老式收音机;第二套精密,像手表机芯;第三套轻巧,像折叠刀。
他伸手,先拿起第一套,翻看底部焊点,再捏了捏边角,最后轻轻敲了两下,听声辨形。然后是第二套,他拆开侧盖,检查双弹簧的预紧状态,又用手指模拟冲击,看回弹节奏。最后是第三套,他戴上工作手套,模拟维修工操作,拧、推、卡,动作干脆。
“混搭,听起来快。”他放下第三套,看向小吴,“可咱们现在连单科都没全及格,就想着跳级?”
小吴一愣,挠头笑了:“也是,得先把作业写完。”
刘好仃回到白板前,在三项指标的达标栏里,逐一确认。第一套:抗疲劳√;第二套:响应性√;第三套:易维护√。
他拿起红笔,在表格最下方写下:“三项核心指标均通过临界测试,改进成果有效,可转入推广准备。”
会议室里气氛一下子松了下来。小李掏出手机想拍照,被刘好仃抬手拦住。
“先别传。”他说,“‘混搭’的建议我记下了,写在备注里,作为下一阶段优化方向。但现在,咱们只做一件事——确认结果。”
他把三份报告重新整理,按顺序夹好,封面写上“测试结果分析总结·第一版”。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透明文件袋,把所有原始数据、视频记录、操作日志全部归档。
“这袋东西,”他拍了拍,“以后谁问咱们这轮改得靠不靠谱,就拿它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