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姐凑近看了看,点头:“这个方向靠谱,但得确认材料收缩率,不然注塑出来尺寸飘。”
“材料组配合。”刘好仃记下,“今天下班前,把B-3和备选材料的热缩系数发过去。”
散会前,他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就叫“护角攻坚”。第一条消息是他发的:每日五点前上传进展截图,白板同步更新倒计时。谁没交,名字后面画个叉。
“别嫌烦。”他说,“咱们不是做样品,是改实打实用的东西。慢一步,工人就得多费一分劲。”
下午两点,材料组送来新清单:三种材料在低温回弹、成本、加工性三项上均达标。刘好仃盯着数据看了五分钟,圈出一种代号“T7”的改性橡胶。
“这材料便宜,但之前没人敢用,说表面太滑。”老陈解释,“我们加了一层微磨砂处理,手套抓得住。”
刘好仃拿起样品块,戴着手套来回搓了搓,又放进冰箱冷冻室十分钟,拿出来再试。手指有点僵,但没打滑。
“就它。”他说,“先做十套原型件,下周三前出来。”
结构组那边,小吴熬到三点交出轻量化设计图。刘好仃一看,卡扣根部加厚,非受力区做了六边形镂空,整体重量只增四克。
“接近目标。”他点头,“再压一克,咱们就赢了。”
小吴苦笑:“再减,怕影响寿命。”
“那就不减了。”刘好仃拍他肩膀,“四克能接受。人不是秤,差几克感觉不出来,但动作顺不顺,一摸就知道。”
傍晚五点,群里准时跳出三张图:材料组的测试曲线、结构组的三维建模、生产组的模具兼容性评估。刘好仃一张张点开,回复三个“收到”。
他走到白板前,在“材料选定”“结构初版”“模具预案”三项后面打上对勾。倒计时写着“17”。
小李探头进来:“刘师傅,手套还挂门上?”
“挂着。”他说,“明天谁交方案,谁先戴它装三遍护角。”
“真严格。”
“不严,就没人记得冷库里那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