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浩把游标卡尺往实验台上一搁,声音有点发颤:“刘工,信号衰减又回来了。”
刘好仃正拧着工具箱的搭扣,听见这句,手没停,只抬眼看了他一下。卡尺尖儿还指着一块刚出炉的涂层样本,断面泛着瓷白与青灰交错的纹路,像被火吻过又冷透的壳。
“多少?”他问。
“15%。”王浩把示波器截图调出来,“820℃稳态下测的,超了客户红线三倍。咱们前天刚庆祝完1.4版固件扛住酸雨,结果机器没倒,信号先断了。”
林晓彤从平板抬头:“景德镇那批新样本三小时后进舱,要是这数据交上去,等于告诉客户我们拿他们的高炉当试验炉。”
刘好仃走过去,手指在屏幕边缘划了一道,把波形图拉长。那条红线抖得厉害,像被高温烫弯的铁丝。
他忽然转身,从档案柜底层抽出一个泛黄的本子,封皮上印着“苏州厂技术日志·2019”。翻到中间一页,油渍糊住了半行字,但草图还在——三层涂层结构,外密内疏,标注着“梯度过渡,缓释热应力”。
“三年前咱们试过这个。”他点着图说,“当时怕烧结周期太长,成本压不住,停了。”
王浩凑过来一看:“这不就是现在要的解法?外层扛高温,内层保信号,中间加个缓冲带?”
“对。”刘好仃用笔圈住中层区域,“当年是‘不敢’,现在是‘非走不可’。通知景德镇,改配方——外层纳米氧化锆,中层掺铈稀土,内层石英溶胶。三层膨胀系数得像楼梯一样一级一级降下来。”
林晓彤飞快敲着键盘:“问题来了,总厚度会超0.3毫米,散热模块装不上。”
“那就削。”刘好仃抓起一片样本,对着灯看,“外层0.15毫米,中层0.1毫米,内层0.05毫米,加起来正好。告诉他们,别心疼材料,心疼交货期。”
对讲机响了,是景德镇的值班员:“刘工,这三层烧法得拆成三段温控,前24小时850℃定外层,中间36小时降到600℃走过渡,最后12小时再提温定内层。整个周期要72小时,比原计划多一天。”
“多一天就多一天。”刘好仃说,“但质量不能跳步。让他们把炉温曲线实时传过来,这边同步调固件。”
林晓彤立刻在系统里新建了一个补偿模块:“我给热敏电阻加个梯度函数——外层温度一过700℃,自动调低中层电阻值,把信号强度往上托。”
王浩盯着模拟界面:“可万一热应力还是集中?裂了怎么办?”
“那就让它裂在该裂的地方。”刘好仃拿起激光笔,在样本边缘画了个圈,“外层可以微裂,像瓷器开片,但裂纹不能穿到内层。只要信号通道完整,裂痕越多,散热反而越好。”
王浩愣了两秒,忽然笑出声:“您这是要把缺陷变成设计?”
“不是设计,是妥协。”刘好仃把笔丢进笔筒,“高温、腐蚀、震动,哪样不是冲着机器命门来的?咱们不造完美机器,咱们造活下来的机器。”
三小时后,第一片梯度涂层样本送进测试舱。王浩贴上应变仪,慢慢升温。
600℃,数据平稳。
700℃,中层开始响应梯度函数,信号轻微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