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计算器后台的提示音还在响,林晓彤已经把新版本的反馈问卷草稿传到了共享文件夹。刘好仃点开文档,第一行就是“您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下面列着密密麻麻的选项。
“把‘裂痕修复后像不像原玻璃’往前挪。”他指着屏幕,“佛山那个客户拼厂徽的事,说明他们在意这个。”
王浩探头看了一眼:“可长春客户说,只要不裂就行,像不像不重要。”
“那就都留着。”林晓彤拖动鼠标,把“外观还原度”和“耐低温性能”并列成双栏,“加个场景图,让客户自己选对应的颜色标签——红的是高温,蓝的是极寒,黄的是震动。”
刘好仃点点头,在备注栏敲下一行字:“附上咱们那块老样本的照片,就拍裂痕最清楚的角度。”
问卷定稿后,王浩负责技术实现,林晓彤带队做客户分类抽样。第二天一早,三人分头行动。王浩和刘好仃直奔内蒙古矿区,林晓彤留守深圳,盯后台数据。
车开到半路,王浩的手机信号开始断片。他赶紧从后备箱翻出便携信号增强器,架在矿车顶上。刘好仃看着他折腾,顺手把保温杯塞进副驾驶座下的保温袋——这回他特意带了双层真空款,标签上印着“鄂尔多斯矿业”同款字体。
矿长迎出来时,手里也端着个保温杯,笑得眼角堆成褶子:“你们那个视频,我放食堂循环播,工人都说要喝同款奶茶。”
访谈一开始很顺利,直到矿长说起“糊片儿”和“闪腰子”。王浩记了一堆拼音,回头翻词典才明白,“糊片儿”是涂层不均匀,“闪腰子”是设备震得人站不稳。
“这些词得录下来。”林晓彤提前给的方言录音笔派上了用场。刘好仃打开相机,拍下修补区域的细节,又特地把保温杯放在旁边对比——杯壁结着霜,修补面却光滑如镜。
“你们算的火锅顿数,”矿长忽然问,“是按涮羊肉算的?我们这顿顿吃手切,一斤就得八十。”
王浩笔尖一顿:“您是说,要按实际食材成本重新算?”
刘好仃却盯着杯口的水汽:“不是算细账的问题,是客户想知道自己省下的钱,能不能多买两斤好肉。”
回程路上,林晓彤的邮箱已经开始收到问卷反馈。她一边筛数据,一边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东北客户在“耐寒性”上打分普遍很高,但备注里写“要是颜色再透亮点就更好”;华南那边倒好,一堆人说“施工太快,差点没拍完视频”。
更让她意外的是,三地客户不约而同把“裂痕处理效果”投进了前三关注项。有人留言:“修完看不出伤,反而觉得不踏实,像是藏着问题。”
她立刻生成热力图,发现中小企业主特别在意施工时间,而大厂更关注认证资质。交叉分析后,一个群体浮出水面:年产值五千万上下的客户,既要求外观整洁,又卡着工期算成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