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转身打开电脑,调出一张新表格:“接下来,咱们做个‘客户响应矩阵’。”
表格横着三栏:围观型、试用型、决策型;竖着三行:低温性能、夜间反光、维修成本。每个格子里都填了短句。
“比如,面对围观的工人师傅,别讲测试报告。”他指着“维修成本”和“围观型”交叉的格子,“就说:‘这玩意儿坏了,修一次八十,买新的三百,你算算值不值。’”
小李笑了:“这跟老周以前说的‘坏了算我的’差不多。”
“不一样。”刘好仃摇头,“老周是赌咒发誓,我们是算账。一个靠嘴,一个靠数。”
他又指向“决策型”和“低温性能”交叉处:“面对技术主管,就得上数据。比如:‘我们做了三百次零下二十度压弯测试,断裂率0.7%。这是记录,随时可查。’”
小吴盯着表格看了会儿:“这表……得有人随时更新吧?”
“当然。”刘好仃把便签纸贴在表格上方,上面是昨夜写的那句:“客户愿意试,是因为风险小;不愿大单,是因为信任未立。”他用红笔圈了“信任”两个字,“这张表,就是建信任的脚手架。问题越多,架子越稳。”
小李举手:“那如果客户问别的呢?比如……包装方式?”
“那就加一行。”刘好仃干脆利落,“这表不是死的。今天没问,不代表明天不问。咱们的目标不是背话术,是让每句话都有根。”
他合上电脑:“现在,分三组。一组整理三类客户的典型行为特征;二组把昨天所有提问按行业归类;三组,把《三问手册》改成口语版,明天早上八点前发群里。”
散会后,小吴留下整理笔记。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盯着“决策型”那一栏看了两秒,拿起笔,在下面补了一句:“见技术员,不聊功能,聊责任——他得向老板交代钱花得值不值。”
中午十二点,新的话术脚本初稿发到了群里。小吴在文档批注里写:“‘维修成本’部分加了个例子:‘上次客户老张修了两次,总共花了一百六,省了四百四。’——要不要留名?”
刘好仃回复:“留姓不留名。真实,但别让人对号入座。”
下午两点,团队围在打印机旁看新版宣传单。封面还是那张新旧护角对比图,但背面多了三行加粗字:
“零下20℃,压弯300次,不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