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今天。”刘好仃声音没高,但字字清楚,“你让检修组先弄别的,我们夜里上。夜班十点停机,我们十点半进场,录到十二点,不碰主系统,不拖进度。”
老陈沉默两秒:“你担保不出事?”
“我担保。”刘好仃挂了电话,转头看林晓彤,“通知夜班小李,让他十二点前别睡,帮我们守着接口。”
“你不休息了?”
“睡得着才怪。”他笑了笑,“等王浩那边数据一到,咱们就得连夜对。”
九点十七分,共享文档弹出第一条更新:王浩上传了铁岭车间的现场照片,传感器已固定,接线完成。备注写着:“设备震动比预想大,已启用防震三明治,信噪比82%。”
刘好仃放大图片,盯着传感器底部那圈硅胶垫。林晓彤凑过来:“他用了双层垫片?”
“聪明。”刘好仃点头,“焊架松,光靠卡扣压不住,得软硬兼施。”
十一点整,林晓彤的电脑跳出新数据包。她导入模型,对比深圳厂的基准声纹,眉头慢慢皱起来。
“偏差18.3%。”她指着频谱图上一段凸起,“同样是刀具偏磨,铁岭这台机子的声音能量集中在低频,咱们那台在中高频。模型按深圳调的,到这儿就得‘水土不服’。”
刘好仃凑近看屏幕,没急着说话。他调出报废线那段“真病”录音,拖到对比窗口。两段波形起始相似,但铁岭的数据在0.5秒后开始发散,像两条岔开的岔路。
“不是模型错了。”他指着发散点,“是机器老了,毛病多了,声音也复杂了。咱们之前录的,是‘单病种’,它现在是‘并发症’。”
“那怎么办?重新训练?”林晓彤问。
“不急。”刘好仃拉开抽屉,翻出一沓手写记录,“咱们先搞清楚,哪些变化是机器本身带来的,哪些是故障该有的。你让王浩在那边,把每次换刀、每次调压的过程都记下来,咱们得给声音‘建档’。”
他拿起笔,在白板新增一行:“变量登记表——操作动作、环境温度、设备年龄,全记。”
下午三点,王浩发来语音:“刚测完一轮,负载从30%加到80%,声纹变化剧烈,但算法没报警。我觉得,咱们的阈值得动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