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李启动第一轮测试,五十二张图开始排队加载。屏幕右下角跳出进度条,GPU占用率缓缓爬升。
“开始了。”小李说。
“别光看结果。”刘好仃盯着日志窗口,“重点看它怎么想——中间层输出、特征激活区域、响应时间,全都记下来。咱们不只要知道它对不对,还得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判。”
老张看着跳动的数据,嘀咕:“这阵仗,比我们当年考技师还严。”
“那当然。”刘好仃笑了笑,“技师错了,顶多返工;它要是学歪了,整个流程都得重来。”
第一轮测试跑了四十分钟,结束时识别率显示71.3%,三张漏判,两张误判。
“还行。”小李松了口气。
“不急着下结论。”刘好仃调出那三张漏判图,“看看它卡在哪儿。”
其中一张是连续微裂,裂纹细得像针尖划过,分布在玻璃边缘的应力集中区。模型在三通道增强后,GPU内存瞬间飙到94%,响应延迟0.83秒,最终判定失败。
“内存溢出?”小李皱眉。
“不是溢出,是冗余。”刘好仃放大计算日志,“三通道融合时,梯度增强做了三次重复卷积,算力浪费了。它不是算不动,是被自己绕晕了。”
老张盯着图看了一会儿,忽然说:“要不,先单通道测?高光、侧光、背光分开跑,看哪个最管用,再决定要不要合。”
“分段验证。”刘好仃眼睛一亮,“好主意。别一股脑全上,先拆开看。”
第二轮测试调整方案,三类光源增强图分别独立输入。结果显示,侧光增强对微裂识别贡献最大,准确率提升12%,响应时间回落至0.5秒以内。
“找到主心骨了。”小李重新写脚本,把侧光通道设为优先处理路径。
第三轮测试加入干扰项:十张人为拍虚的图、八张低对比度图、五张气泡与裂纹相邻的混淆图。
测试进行到第十六张,那张曾被AI提前预警的“自爆片”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