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笑了:“客户又不是来考试的。咱们不是卖术语,是卖安心。”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推给谁?两类人。一类是采购经理,关心成本和效率;一类是安全主管,怕出事担责。话术得分着来。”
他分两栏写:
左边写:“**省人、省时、少报废**”
右边写:“**零漏检、可追溯、责任清**”
“左边算账,右边保命。”刘好仃说,“谁来听,都能听进一句。”
小李拿起手机拍下白板:“回头按这个做PPT,简洁点,一页说清一件事。”
“话术也得练。”刘好仃说,“光写出来不行,得讲得顺。”
当天下午,他带着初稿去车间找两位老质检员试讲。说到“系统自动触发三人会审流程”时,其中一人打断:“啥叫触发?是不是机器自己喊人?”
“对。”刘好仃改口,“系统发现可疑,自动报警,我们三个人一起看,确保不漏一块危险玻璃。”
对方点头:“这句明白。”
另一人问:“那要是机器判错了呢?”
“它不终审。”刘好仃说,“它只筛。筛出来,我们看。对了,是它功劳;错了,我们兜底。它不怕错,就怕不吭声。”
两人听完,都说:“这能讲。”
晚上,刘好仃在办公室重写话术稿。删掉所有“算法”“模型”“置信区间”,换成“发现”“报警”“复核”。把“模糊案例库”改成“高风险问题档案”,把“双通道融合”说成“两个眼睛一起看”。
小李发来修改后的对比图:左边是旧系统漏检的七块危险玻璃,右边是新流程捕获的同样问题,每张图下都标着时间、产线、复核人。
老张也传了三段车间实拍视频:一段是机械臂自动拦截问题玻璃,一段是复核台三人讨论判例,一段是最终放行的成品整整齐齐码进包装区。
刘好仃把材料整合进方案文档,标题定为:《玻璃缺陷智能预警系统推广准备方案(初稿)》。
第三天早上,他召集小李和老张开内部动员会。办公室坐不下,搬了三把椅子到检测区旁边的空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