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治水波折的无奈与愤懑:祭祀河伯后柴薪供应中断,诗人指责卫人,发出无奈的感叹,既体现了对治水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愤懑,也表达了面对这种状况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出治水工程的艰难和不可预测性。
对治水成功的期盼:诗的结尾表达了对成功堵塞决口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期盼。“宣房塞兮万福来”,体现出汉武帝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战胜水患,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福祉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
3.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写黄河水势的“汤汤”“激潺湲”,营造出紧张、艰难的氛围,与诗人对治水的忧虑、无奈等情感相融合,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当时的严峻形势和诗人的心境。
质朴直白的语言:整首诗语言质朴,直白地叙述了治水过程中的祭祀、柴薪短缺、寻求办法等事件,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不刻意雕琢,却能真实地传达出当时的场景和心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中虽未直接描写人物,但通过“搴长茭兮湛美玉”“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等语句,塑造出在水患面前既敬畏神灵又积极应对,却因物资短缺而陷入困境的人们的形象,使诗歌具有画面感。
……
解析:
河汤汤兮激潺湲
解析:“汤汤”形容黄河水势浩大,如奔腾的洪流,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激潺湲”描绘河水湍急,水流相互激荡,发出潺潺声响。此句开篇便勾勒出一幅黄河水汹涌澎湃的画面,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水患的严峻,也为全诗奠定了治水艰难的基调。
北渡回兮迅流难
解析:“北渡回”说明黄河水向北改道回流,“迅流难”强调这种湍急的水流给治水带来极大困难。黄河改道且水流迅猛,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反映出当时治水工程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
搴长茭兮湛美玉
解析:“搴”意为拔取,“长茭”指长的茭草,“湛”同“沉”。此句描述人们为平息水患,采取传统祭祀方式,拔取长茭草,并将美玉沉入河中,以此向河伯表达虔诚,祈求河神庇佑,让水患平息,体现出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
河伯许兮薪不属
解析:“河伯许”表明在人们祭祀后,似乎得到河伯应允,水患将得到缓解的心理期许。然而,“薪不属”却急转直下,指出柴薪供应出现问题,“属”表示接续,意味着柴薪无法持续供应。这一转折体现出治水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有希望又遭遇新困境。
薪不属兮卫人罪
解析:诗人将柴薪供应不上的责任归咎于卫地之人。在当时的情境下,柴薪对于治水至关重要,可能卫地负责柴薪供应却未能尽责,诗人借此表达对卫人的不满与指责,从侧面反映出治水工程中物资供应的重要性以及出现问题时的严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