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奉和登
任昉
物色感神游,升高怅有阅。
南望铜驼街,北走长楸埒。
别涧宛沧溟,疏山驾瀛碣。
奔鲸吐华浪,司南动轻枻。
日下重门照,云开九华澈。
观阁隆旧恩,奉图愧前哲。
……
赏析:
任昉的《奉和登》是一首应和之作,通过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融入对历史、政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感悟。
一、起笔奠定复杂情绪基调
“物色感神游,升高怅有阅”,起笔便营造出一种因景生情的氛围。诗人登高时,眼前的景色触发思绪,“神游”表明其思绪飘荡,感慨万千。“怅有阅”则直白道出内心的惆怅,仿佛在登高望远中,阅尽世间沧桑。这两句奠定全诗基调,既有对眼前景物的触动,又饱含深沉的历史感怀与人生感慨。
二、描绘京城景象,暗含历史兴衰
“南望铜驼街,北走长楸埒”,诗人描绘登高所见方位。“铜驼街”在洛阳,是繁华之地,象征京城的昌盛;“长楸埒”指道边植有楸树的驰道,常与帝王出行相关。诗人南北眺望,京城景象尽收眼底,然而,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历史兴衰。铜驼曾在战乱中被埋没,暗示昔日辉煌可能消逝,引发对王朝命运的思考,为诗歌增添历史厚重感。
三、运用夸张想象,展现壮阔奇幻之景
“别涧宛沧溟,疏山驾瀛碣”,诗人展开想象,将山间涧水夸张成沧海般辽阔,把稀疏的山峦想象成凌驾于瀛洲、碣石之上。这种夸张手法营造出壮阔奇幻的意境,一方面展现自然山水的雄浑,另一方面,借沧海、瀛洲等意象,传递对世间广阔与未知的感慨,暗示人生境遇如同这奇幻山水,充满变数。
四、动态描写,增添画面活力与象征意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