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阳的目光却黏在刘大姐旗袍下摆——那里缀着块深蓝涤纶补丁,针脚细密如工笔画。“合成纤维,”他抬眼,“石油废气就能造。”
系统光幕应声展开:
【交易:1968年德国熔体直纺涤纶技术】
【日产百吨级生产线图纸】
【交易物: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大盘】
“宣德青花?”文化部代表声音发颤,“景德镇御窑巅峰,存世不足二十件!”
“西德化工巨头痴迷东方艺术。”林阳指尖划过系统展示的影像——科隆实验室里,青花瓷复印画贴在反应釜上,“他说龙纹的钴料配比藏着古代化学密码。”
青花大盘送进交易室那日,上海石化总厂的地基正打桩。德国图纸上的巨型螺杆挤出机像条钢铁巨蟒,图纸边角还沾着景德镇的陶土。总工赵工举着放大镜看齿轮参数,突然拍腿:“妙啊!热油循环系统省了三十吨钢材!”
秋雨涨满黄浦江时,第一条涤纶生产线流出银亮的原丝。女工刘巧珍戴着白手套扯了扯丝束,韧得像牛筋。“这能织布?”她嘀咕着把丝锭送进牵伸机。机器嗡鸣,雪白的涤纶布匹瀑布般泻下流水线,布面在灯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南京路百货公司挂出“长城牌的确良”那日,柜台玻璃被挤碎三块。穿劳动布工装的青年举着布票喊:“要十尺!做婚服!”他身后的大娘摸着滑溜的布面直咂嘴:“比棉布挺括,比丝绸禁造!”
这股化纤风暴甚至卷到了王家村。王茂山的新婚儿媳穿着粉红“的确良”衬衫下地摘棉花,汗渍一抖就干。村口大喇叭天天吼:“粮棉双增产!化纤补衣裳!”
腊月二十三,林阳回到西郊小院。厨房蒸汽缭绕,苏白薇正往蒸屉码年糕。她身上那件湖蓝涤纶罩衫,是上海寄来的试制品,衣摆绣着朵小小的并蒂莲。
“耐磨吧?”她转个身,“实验室小赵非让我试穿,说刮蹭三百次不起球。”灶台边,姥爷拿新产的尿素袋改成的围裙正兜着花生壳,化肥袋上“吉林化工”的红字还隐约可见。
窗外飘起细雪。胡同里,穿涤纶棉猴的孩童追打着跑过,衣料摩擦的窸窣声混着远处化工厂的低鸣。更远处,新建的合成氨塔在雪幕中亮着银灯,像一根根扎进大地的钢针,正缝合着破碎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