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 没有官印!刘辩知道这是最大破绽。他仔细观察过关卡守军查验的文书,发现低级吏员或地方豪强出具的证明,有时印章模糊不清,甚至只有画押。
* **替代方案:** 他决定伪造一个“低级别”的印章。让鲁大用他那把锋利的小斧头,在一块质地较软的页岩上,小心翼翼地雕刻出一个极其简陋的、类似“X乡啬夫印”的阳文(凸起文字)图案(刘辩凭记忆画出汉代低级小吏印章的篆体轮廓)。不求精美,只求远看有个“印”的样子。刻好后,用动物油脂涂抹在刻痕上。
4. **编造内容(郑禹的舞台):**
* 刘辩口述框架:伪造来自冀州常山国(相对靠近并州,流民来源合理)某乡的文书,证明五人(需伪造身份)为同村邻里,因“黑山贼寇袭扰,田宅尽毁”,被迫举家南迁至魏郡投亲(编造一个魏郡的亲戚姓名)。
* **身份设定:**
* 刘辩:户主“刘彦”(沿用化名),身份“良家子”(普通农民)。
* 老黄:老仆“黄忠”(取忠义之意,淡化宦官感)。
* 郑禹:侄子“郑禹”(保留原名),身份“读书未成”。
* 鲁大:侄女婿“鲁达”(取达字),身份“匠户”(解释其强壮和可能有工具)。
* 唐婉:女儿“刘婉”(随刘辩姓),身份“未嫁”。
* **郑禹发挥:** 作为团队中唯一识字最多且熟悉一定文书格式的书生,郑禹此刻成为关键执行者。他强压恐惧,用颤抖的手,用树枝笔蘸着乌黑的土墨,在粗麻布上以尽量工整的隶书书写伪造文书内容。刘辩口述,他书写,确保用词符合汉代公文习惯(如“兹有良民”、“因寇乱流离”、“恳请放行”等套话)。书写时故意让墨迹有些晕染,显得“仓促”和“陈旧”。
5. **“盖章”与做旧:**
* 文书内容写好后,刘辩将刻好的页岩印章在油脂上蘸一下,然后用力按在麻布落款处,形成一个模糊不清、油脂反光的红色(动物油脂混合烟灰呈现暗红)印迹。远看勉强像一方沾了印泥的印章。
* **做旧处理:** 将文书在雪地里轻轻揉搓,沾上泥污;用火小心烤干,留下焦黄痕迹;甚至让唐婉滴上几滴“泪水”晕开墨迹。总之,让它看起来饱经磨难,符合流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