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远信示意他继续。
郭平端起盖碗茶杯润了润嗓子:“简短点儿说吧,我也不想天天东奔西走,想着开个铺子,慢慢的转成坐商。”
杨远信问道:“想来要干什么你也想好了吧?”
郭平点头:“说出来大哥别看不上,就在崇文门外大街,近西花市大街附近开个估衣铺子,你觉着怎么样?”
杨远信觉着,不怎么样。
郭平口中的估衣铺子,其实就是卖二手衣服的。
民国六年,闹那场“复辟”的时候,辫帅张某人,把最后一位皇爷又给送回了皇位上,一群遗老遗少赶紧抢前朝的长袍大褂,没几天,这些老古董衣服又都送到了估衣铺子,因为皇爷又退位啦。
皇爷上去下来,净溜达腿儿了,一场闹剧,令人啼笑皆非!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道:“前门外有些铺子的生意大为兴隆。一种是成衣铺,赶制龙旗发卖;一种是卖估衣的,清朝袍褂成了刚封了官的遗老们争购的畅销货……”)
四九城里还有条估衣街,有一首童谣是这么唱的:“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
外城的估衣摊多在前门外及天桥一带。有诗云“天桥桥畔夕阳微,尽立摊边唱估衣”,说的就是每天下午三四点钟,逛天桥的百姓多了,卖估衣的就铺一张席子,摊开估衣,大声吆喝的场景。
可一般的估衣铺子,收的这些二手衣服,来源也相当复杂,有当铺里的死当,又家道中落的捧着狐裘雀、雀金裘之流的续上几日的奢靡旧景,也有小职员小官员之流的,淘点儿成色好的二手衣服充个面子,更多的是穷苦百姓,夏天把旧棉衣卖了换两串钱续命。
杨远信明白,如果是这种生意,郭平根本都不会开口。
于是没有出声,等他继续说。
郭平懒洋洋的歪在圈儿椅上,坐不是坐躺不是躺,翘着二郎腿,冲着红妞招手,可惜,手上也没什么零嘴,小闺女不搭理他,闹了个没趣,这才挨着杨远信细细分说。
“大哥,咱们新政府的驻军都在南苑,通州跟德胜门一带。我这铺子做的就是他们的生意。
上面儿的长官咱们不敢去想,可下面这些中下层军官,甚至政府的小官员们,有时候收点儿衣服料子之类的孝敬用不上,肯定想变现啊。
可送当铺太压价,放时间长了又不时兴,咱们就只做这些人的生意。”
杨远信盘算下,要是有门路,倒也是条路子,可驻地离那么远,谁没事儿跑这边来。
郭平解释道:“肯定要开的偏僻点儿,不然大喇喇的开到政府对面儿,那不是打脸吗,就是上面的长官,也都是偷偷摸摸处理那些个烟土美钞之类的。”
杨远信想起儿子回来提到,卫东家靠着妻兄开的当铺,颇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