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亲爹的纠结跟杨福平无关。
他一大早领着领着两个人高马大的弟弟走在街上,倍儿有排面。
进店的时候,旁边当铺擦门儿的小伙计抓着抹布就进去报信儿了。
没一会儿,老钱跟闻着香儿的老猫似的,弹出了爪儿。
围着李宝根儿看了一圈儿,啧啧称奇。
“福平呐,我以为你跟福安都算是个儿大的了,没成想,你这是随你姥爷家啊!
这个头,啧啧啧啧!”
也就比杨福平高了一指的样子。
听着老钱毫不吝啬的夸赞,李宝根儿有些害羞。
不好意思的挠头。
老钱夸完,叹口气:“得,我要是东家,我也高兴找个壮小伙儿。
你先带他熟悉熟悉粮店吧。”
说完背着手就走了。
老钱大早上来这么一出,李宝根儿有些看不懂。
但杨福平心里门儿清,这是想看看自家亲戚啥样儿,要真是尖嘴猴腮,瘦的跟抽大烟似的,正好让他女婿过来。
这事儿老钱干的出来。
卫东家仿佛在店里装了千里眼儿,早上李宝根儿刚来,中午送饭的时候,窝头就多了四个,咸菜疙瘩也多了一块儿。
李宝根儿新奇的抓起一个窝头:“哥,这还管饭呐?”
杨福平笑的挺慈祥:“东家仁善,早在小本子的时候就管上饭了。”
咬了一口之后,李宝根儿有些一言难尽,好不容易吃完,蹭到杨福平跟前儿:“福平哥,这窝头,拉嗓子眼儿,城里杂粮窝头都不带放白面儿的?”
杨福平不同意:“怎么会不放呢,就是放的不明显。
没事儿,宝根儿,吃不惯少吃点儿,晚上回来你姑给你做好吃的!”
李宝根儿倒不介意这点儿小事儿,不知道脑子怎么想的,同情的看着杨福平:“怪不得我爷说,城里日子也不好过,我听我爹说,小时候你跟福安来我们家玩儿,偷偷拿了黄包车师傅的午饭,高粱面儿野菜窝头。
弟兄几个都不傻,就你个小少爷没见过,让了一圈儿没人要,我哥还跟你客气,说你是客,你先吃。
结果你跟福安傻乎乎往嘴里塞,没嚼两下就吐了。
这事儿,你还记得不?
现如今,你吃个玉米面窝头都面不改色了!”
杨福平木然的看着自己这个小兄弟,怎么还有这种人呢,哪壶不开提哪壶?
再说了,那个高粱面儿野菜窝头,它是个正经窝头吗?
高粱面儿发酸,估计是放的时间太长坏了,里面儿的野菜是没去老叶儿也没掐根儿的开花荠菜,咬那么一口,从鼻窍通到天灵盖儿,端的是提神醒脑,永世难忘。
这体会也确实难得。
李宝根儿说这事儿,约莫是民国二十二年的事儿了(1933年),那年福平十二,福安才五岁。
翻过年儿,车厂就让人给挤兑关门了,姥爷一家也卖了宅子回了乡下。
那个奇葩的窝头也挺难得。
一般身强力壮的黄包车夫,在底层人民里面,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干的是重体力活儿,平日里不说常见荤腥,也白面儿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