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北天才少年 的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意识场谐波”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光明,正在切实地驱散黑暗留下的阴影。
就在“静默守望”持续了数周,一无所获,众人渐感焦灼之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沈舟 在例行筛查基层网安部门上报的异常事件时,注意到一则不起眼的消息:某市图书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一台老旧电脑的硬盘,在深夜无人使用时,出现了极其异常的数据读取模式,读取的不是文件,而是硬盘物理扇区的底层地址,其访问模式呈现出的数学规律,与“归墟”心跳的频率存在惊人的镜像对称性!
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存在,在通过这台微不足道的旧电脑,反向“读取”着人类世界的某种底层信息!
技术团队火速介入。经查,该电脑曾被多名中学生用于参加一个国际性的线上数学竞赛,期间运行过大量计算程序。
密钥深入分析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数学计算产生的特定逻辑序列和热量模式,偶然间与“归墟”的某种信息接收机制产生了共振,暂时将其“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而那数小时的全球静默,可能正是因为它的“注意力”被短暂地“锚定”在了这台旧电脑上!
“它不是在全知全能地‘倾听’,”郑雅萍恍然大悟,“它更像是一种…被动反射机制?只会对特定模式的‘刺激’产生反应?我们之前的集体冥想,可能无意中成了一种强效‘刺激’!”
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的“捕食者”想象!“归墟”可能更像一面镜子,或者一个复杂的共鸣箱,人类集体意识的特定波动(无论是混乱还是秩序)敲击了它,它便回以相应的“回声”!
那持续的“心跳”,或许只是宇宙背景波动的某种自然规律,而非“它”主动发出的信号?
“立刻分析所有已知能引发‘归墟’反应的事件!”林建奇下令,“找出那个关键的‘共振模式’!”
分析结果很快出来:无论是此前的集体情绪浪潮、高能物理实验的强烈期待,还是“锚点”内的集体冥想,其共同点都是高度有序、高度同步的意识能量聚焦!
“归墟”并非以情绪为正负为食,它回应的,是意识能量本身的“强度”和“ coherence( coherence 相干性)”!
那本民间艺术家的日记再次被翻开——“我们越是喧嚣…镜子就越是扭曲…我们越是追求静默,镜子本身就越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