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县学的教谕,和府学的教授,存在全方位的差距。
由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教材。
是的。
过了童生试,意味着迈过了“高中”门槛。
正式进入“大学”——考岁试、科试、乡试、会试、殿试的教材,就不再是常规的四书五经。
也不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五经大全》。
至于是什么,要进了县学才知道。
张子舟心里其实没有把握。
所以,他想傅范留在府学跟教授学,再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县学。
相互印证,共同进步。
当然,张子舟是出于一片好心。
只是人没长前后眼,他做梦都没想到,事情跟他想的差好远。
到时候才明白,什么叫名门出高徒!
另一边。
陈胤宇笑呵呵的结束了文庙之行,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再也没有矜持,哈哈得意的大笑。
我有师弟了!
还是一个才华横溢、做事滴水不漏的才子!
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这一派要得一个强而有力的生力军!
总之,陈胤宇无比兴奋。
他一回到家,就对仆从说道:“取笔墨纸砚来,我要写信!”
还对管家说道:“找五个精干的家生子,我要他们送信。”
吩咐完,他就进到书房,开始构思怎么写信。
刚构思清楚,仆从端着文房四宝来了,恭敬的摆在桌上。
还把宣纸铺开,压上镇纸,磨墨、蘸笔。
陈胤宇拿了仆从递来的毛笔,便在纸上写下第一封信。
大致意思是,顾老,张子舟要留在县学,为了不浪费人才,请您写信给元好先生,请他来隆县当夫子,我也会去信给元好先生。
这个时代,成年的人有字,有功名的人,有号!
元好先生就是号。
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大名师都带有“先生”后缀,不分男女。
第二封信,就是给元好先生。
陈胤宇就客气得多,先把元好先生一顿猛夸,比如说南方文雄,一代文宗。
当然,元好先生都担当得起。
还说先生擅长诗、文、词、曲,为本朝之冠,可与国初名家媲美。
接着,对于五十岁就隐居的元好先生表达了遗憾,希望元好先生能出山到隆县担任夫子。
最后,把张子舟的童生试的战绩,一一写明。
把张子舟在科场写的答卷,全部附在后面,让元好先生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