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这五万两赈灾银,经布政使司、府、县三级盘剥,又能有多少到的了灾民手里?
夏元吉上前一步,满头银发在烛火下泛着微光:"陛下,臣已拟了户部侍郎总领赈务,每十日奏报一次。"
老臣袖口露出半卷《灾荒处置条例》,那是太祖朝就留下的老例,"但在臣看来,依祖制开仓放粮,恐只解一时之困,不及以工代赈能重建民居。"
杨士奇捋着花白胡须,目光落在窗外积雪:"陛下还记得建文朝吗?那年江南水灾,朝廷只知放粮,结果流民聚而成乱。"他的语气沉重,"以工代赈虽繁,却能让灾民有尊严地活下去,免生事端。"
大堂内一时寂静,唯有炭盆里的火星爆出轻响。朱高炽望着案头堆叠的票拟、奏疏、账册,忽然觉得这场雪灾像面镜子,照出了新政光鲜下的隐忧——商税银锭堆满国库,佛郎机炮运抵蓟镇,可真定府的百姓还在雪地里冻饿而死。
"传旨,"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大堂内回荡,"着锦衣卫北镇抚司派员,随户部侍郎一同赴灾地,监督地方大小官员,凡克扣赈灾物资者全部记录在案。"
雪光透过窗棂照在皇帝脸上,映得眼神格外锐利,"夏爱卿的票拟,准了。但有一条——每笔赈灾钱粮的去向,都要写明领受人姓名、住址,报朕御览。"
阁臣们纷纷颔首,杨荣快步走到书案前,准备记录旨意。
朱高炽扭头时,忽然瞥见夏元吉袖中那卷《灾荒处置条例》的封皮,上面用墨笔写着"洪武二十一年"——原来老臣早已将祖制与新政反复掂量。
内阁大堂,炭盆里的红炭噼啪作响。夏元吉抚着花白胡须,思忖许久,还是决定对皇帝吐露心中所念:"陛下,真定、保定乃京畿重地,地方知府必然不敢懈怠。而那太原府距京师遥远,应该需派锦衣卫重点进行暗查。"
夏元吉话音刚落,杨溥便跨前一步,袖袍挥动,言辞激烈:"救灾岂可视地域厚薄?三府都该派员监督!这才是正确的!"
朱高炽望着窗外未停的雪,想起真定府报喜时的"粮仓充盈",又看看郭定奏疏里"冻毙百二十余口"的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