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彼时,颖王率领着一支精锐军队,刑部侍郎杜行之亦奉旨随行,一行人马自渝州出发,沿江东行。为保船只通行无阻,渝州刺史早已下令:凡东去的船只,无论官船商船、大小形制,皆需退至五里之外避让,沿途江面一时间竟显得格外空旷。
颖王本在府中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此番行程却如平地起风波,将这份闲适彻底打破 —— 他并非主动请命,究其缘由,竟是宦官仇士良在朝中一再进言,执意主张由他亲往处理此事,皇命难违,他只得整装动身。
船队从渝州启航至今,已在江面上行了两日。这一日正午,江风和煦,阳光洒在粼粼波光上,两岸青山连绵、草木葱茏,景致本是极好。
可颖王独自站在船首,目光掠过两岸风光,心中却无半分闲情雅致欣赏。他眉头微蹙,思绪早已飘回长安 —— 先是异国使团成员莫名被杀,案情扑朔迷离;而后太极宫宴会又遭异域魔族突袭,一时间宫宴大乱,杯盘倾覆、人影奔逃,整个朝廷都被搅得鸡犬不宁。
万幸的是,那场混乱中,异国使团虽有惊惶,却无一人再添伤亡。即便如此,各国使者仍联名向大唐朝廷发难,指责宫廷安保不力,屡屡要求朝廷给出说法、赔偿损失。
可朝堂之内本就党争激烈,各方势力见此事留有争议,竟纷纷借题发挥,将一桩关乎外邦颜面的要紧事,变成了相互攻讦的筹码 —— 有人指责主理安保的官员失职,有人暗讽借外邦施压,更有人趁机攀咬政敌、混淆是非。
吵来辩去,非但没有半分解决问题的实际举措,反倒让朝廷在应对外邦质疑时愈发被动,连先前好不容易稳住的局面,也隐隐有了再度失控的苗头。
危急关头,还是中舍人杜行之沉着应对,据理力争:“异域魔族实力强横,放眼天下,唯有大唐能在魔族突袭下护住众人、不伤一人,并将妖人成功驱逐 —— 这正是大唐玄门实力与朝廷护佑能力的明证!”
加之当时各国使团成员多因惊吓与混乱昏迷,醒来对太极宫宴会之事全然不知,倒也不好意思再揪着赔偿之事大肆吵嚷,这场外交风波才算暂时平息下来。
临到朝廷要选定官员,随颖王一同外出办事的关头 —— 素来针锋相对的牛李两党,竟罕见地达成了默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了杜行之身上。
众人赞他精通律法、断案严谨,能为查案提供助力。由他随行,既能辅助颖王,又可避免派系之争再生事端。
几番推举下来,此事便定了局 —— 杜行之终究还是领了旨意,收拾行囊与颖王一同离京,前往地方公干。
实则这背后的弯弯绕绕,朝中明眼人早已看得通透。杜行之在朝中人缘尚可,素来以 “独善其身” 自处,却因与李德裕过从甚密,早被牛党之人默认为李党一派。虽说他确是精通治国的良才,可如今牛党在朝中势头正盛,自然不愿这等有能力的 “异党之人” 留在京都中枢,便借着此次差事,顺势将他调离权力核心。
而李党内部对他也多有忌惮,皆因杜行之行事向来不循派系,只凭本心 —— 在他眼中,江山社稷、黎民福祉远重于党同伐异,这般 “不站队” 的做派,反倒让李党难以将其完全掌控,倒不如顺水推舟,让他暂离京城。
颖王心中清楚,杜行之的品性与才干,颇有几分太宗朝文贞公的风范:有直臣之骨,有治国之能,更有忧国忧民之心。可惜如今的朝堂早已不是当年的清明气象 —— 当今陛下受制于宦官,难以亲掌大权;牛李两党又终日相互攻讦、彼此牵制,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杜行之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在这般混乱的局势中处处掣肘,纵有良策也难以施行,着实可惜了这一身才学。
好在太子李成美素有识人之明,早已看出杜行之的贤能,暗中将他纳入东宫麾下,还授予了太子中舍人的职位,才让这颗明珠不至于彻底埋没。
思绪至此,颖王又不由得想起宫宴那一晚的混乱 —— 那群突袭的妖物个个能力非凡,尤其是领头的两名魔族,周身散发的强横气息令人心惊肉跳,便是在场的御常寺一干镇灵使,合力也无法与之抗衡。
万幸的是,魔族内部似乎也并非铁板一块。而真正挫败妖人的关键,竟是那个一直被非议的 “妖狐之子” 盛青鸟,以及早已离开御常寺的渊空大师。可如今,这人连同渊空大师都已失踪多日,至今杳无音讯。
他心中暗忖:这盛青鸟虽年轻,却胆识过人,法力亦不容小觑,若能将其收为己用,他日对抗异域魔族必定大有作为…… 只可惜,如今连人在何处都不知晓。
“大王。” 崔鸣彦轻步走近,低声禀报道,“中舍人还是老样子,吐得一塌糊涂。以属下看,再这么折腾下去,怕是身体扛不住。”
颖王目光落在前方江面,恰有一群鸟儿振翅从头顶飞过,他头也不回地吩咐道:“到了夔州便改走陆路,让他再坚持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