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第214章 李原的班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14章李原的班底(第1/2页)

李原听闻,连忙接过了李忠手中的账册。

翻开账册一看,心中既是惊喜又有些感动。

原来在上京叙功之前,女侯爷白景就判断到李原将会封爵。

为了让李原前期不至于无钱粮物资可用。

龙骧侯便把赤水河一战缴获的物资,截留出了一部分,分别在青原县城与西河堡存放。

为此还留下了一个二十人的团队,专门负责处理此事。

其中青原县的库房中,存有粮米两千石,银子两万两。

西河堡租用库房七间,存有铁勒人的护军铁甲两百副,各种镶铁甲皮甲两千副。

铁勒人的弯刀,长矛五千件,各种角弓战弓有三千张,铁勒人常用的黑羽箭更是多到无法计算。

此外还存有大量的军帐鼓号等物品。

这些装备虽然都是缴获自铁勒人,但都派人清洗挑拣过。

数量庞大随时可用,可说是帮了李原的大忙。

另外,在定州府的马场,女侯爷还存有数千匹缴获的铁勒战马。

这些马匹,李原自然也是可以随便用的,需要多少就调拨多少。

除了这些物资。

龙骧侯白景还给李原留了一支一百名骑兵的队伍。

其中包含有二十名原龙骧骑兵,以及八十名牧奴骑兵。

这一百人都是精挑细选,各个堪称精锐。

那位说了,龙骧侯是不是抠门,只给李原留下了一百骑。

要知道,龙骧侯手中可是至少有两千四百骑兵的。

其实还真不是,仅仅只是百名骑兵,其实已经是李原这个县伯身份的极限了。

因为大梁是农耕社会,养一名骑兵的花费,差不多相当于六名步兵的开销。

而供养一名脱产的步卒,至少要六户食邑的产出。

换句话说,在大梁,养一名骑兵的消耗,至少需要三十六户的产出才能供给。

而李原名义上的食邑,不过只有区区的五百户。

如果按这个算,李原也就最多供养不过十几名骑兵,或是百余名步兵。

此外,在大梁对勋贵也有要求。

那就是乡伯出行时,披甲扈从不得超过二十。

县伯出行,披甲扈从不得超过五十。

超过了便算是违制,是会被地方上书弹劾的。

李原这百余披甲骑兵,已经算是嚣张无比了。

那位说,龙骧侯为何不受此制约。

原因倒也简单,一是龙骧侯白景是奉诏出兵,带多少都无所谓,大梁四大侯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

这第二吗,就是龙骧白家极为富裕。

单单一个北宁江水路税金,白家每年就有二十万贯的巨额收益。

此外白家的封地可是整个富庶的景州府,加上田税,商税,岁入可达五十万贯不止。

这才能撑得起五千人编制的龙骧军,以及三千人的舟师军。

现在即便是再加上两千四百名骑兵,以白家的财力也是绰绰有余。

这百余骑兵,也不过是白景给李原的班底而已。

等李原这位青原伯的财力更加宽裕的时候,白景麾下的骑兵便会派回来归李原调遣。

毕竟在白景心中,她的东西就是李原的。

除了这百余名骑兵,女侯爷还给李原留下了四名将佐校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4章李原的班底(第2/2页)

龙骧校尉,佐兴,在龙骧军中担任副千夫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暗潮:从成为欧格林人开始走诸天
暗潮:从成为欧格林人开始走诸天
谢庸,一个苦逼的打工仔,一觉睡醒后就发现自己竟然待在了牢里,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牢里……至于为什么不一般,他也不懂,因为他只是个欧格林猿人。没错,就是军务部钦定的合法亚人类欧格林猿人。同时,它也是人类帝皇…
簸箕街
斗罗:天选奇遇,开局武魂重铸器
斗罗:天选奇遇,开局武魂重铸器
本书又名《斗罗:修改剧情,全员开始破防》【虐唐三】【虐玉小刚】叶弦穿越斗罗大陆,觉醒天选奇遇系统。【宿主遇到原有剧情名场面时,有概率触发天选奇遇。】【宿主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奇遇词条,对其进行修改。】【..
闲人而已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正在氪命肝钱的刘一民,无意中回到了1978年,成为了一名即将失业的队办初中班的语文老师。家里人为他工作的事情着急上火,他却满不在乎,摇身一变就成了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在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洪流中,…
最能编的狗牙根
失落玫瑰
失落玫瑰
周岁时和霍聿森是闪婚的,没有婚礼没有蜜月。婚后三年生活平淡和谐,一次醉酒,他喊出另一个女人的名字,她才知道,原来他心里有他人。之后也是他主动提离婚,结束这段婚姻。本以为她会哭闹,她却比他还着急走程序离婚:“我不会纠缠你,我真心祝福你得到真爱。”…她不再留念,转身投入新一段感情,没多久谈婚论嫁,一切顺利,然而订婚前一晚,她喝多了,站不稳撞进一个高大男人的怀里,腰肢被他扣住:“闹够了?”周岁时从容离
蓝掉
东京,我的青梅是怪谈
东京,我的青梅是怪谈
好消息,重生岛国,有一个身材窈窕,妖媚诱人的青梅竹马。坏消息,这个青梅能无限分裂,还可以精神控制他人,且脾气火爆。好消息,邻居搬来了一个怯生生的高挑妹子,柔柔弱弱的,十分惹人怜爱。坏消息,她死…
余生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