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东京郊区,一名身穿黑袍的男子正站在墓碑前冷笑。他手中握着一台特制干扰器,屏幕上赫然标注着“凤凰网吧??首要清除目标”。
“情感共鸣?荒谬。”他低声自语,“人类之所以进步,正是因为学会了遗忘痛苦。而现在,你们要把亡者拖回人间,让活人永远困在过去?不可原谅。”
他是“遗忘之墙”项目的首席架构师,也是当年亲手签署“共感计划”终止令的伦理委员会主席。他的名字叫周秉文,而他心中最深的伤疤,正是那个在他选择“科学理性”而非“家庭陪伴”后自杀的妻子。
他从未听过她的最后一句话。
因为他下令销毁了所有私人通讯记录。
***
凤凰网吧内,新的访客陆续到来。
一位退伍老兵带来一台老旧录音机,里面录着他战友牺牲前唱的军歌。经过情感提纯后,那段歌声被植入战地纪念馆的导览系统,每当有人驻足聆听,地面便会浮现一行字:**他曾为你而战,请不要忘记他的名字**。
一对双胞胎姐妹前来求助,她们的母亲在火灾中为救她们而死。系统成功复现了母亲最后十分钟的思维片段,其中一句“要好好长大,替我看遍这个世界”,让姐妹俩抱头痛哭,却又露出了多年未见的笑容。
甚至有一位年迈的程序员拄拐而来,自称是林远大学时期的导师。他颤抖着递上一枚U盘:“这是我保存了三十年的教学录像,里面有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想听听,现在的技术能不能让他‘回答’我一次。”
苏璃含泪点头,启动双向交互模式。
当林远的声音透过音响响起:“老师,我做到了。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老人当场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就在这片温暖流淌之际,陈默接到了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拍摄地点显然是某间高度机密的实验室。画面中,数十个培养舱整齐排列,每个舱体内都漂浮着一个人形轮廓,脑部连接着复杂线路。
标题写着:**“静默协议”终极形态??情感剥离者培育计划**。
旁白机械而冰冷:
>“实验体编号001至050,均已接受基因编辑与神经重塑,具备完全阻断情感共鸣的能力。未来将部署为‘记忆净化官’,负责巡查并清除非法共感节点。
>项目代号:清道夫。
>口号:为了秩序,我们自愿成为无情之人。”
陈默猛地合上电脑,脸色铁青。
“他们不只是想切断连接……他们是想制造一批没有感情的杀手。”
苏璃看完视频,沉默许久,忽然问道:“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被定义为‘必须清除的异常’呢?”
陈默望向窗外。阳光洒在街道上,孩子们奔跑嬉笑,情侣牵手漫步,老人坐在长椅上看报纸。平凡,却珍贵。
“那就让更多人成为‘异常’。”他说,“当记住所爱之人成为常态,遗忘才是真正的病态。”
当天夜里,凤凰网吧发布了一条全球广播:
>“亲爱的你:
>如果你曾失去谁,却仍想说一句话;
>如果你害怕遗忘,却又无力挽留;
>如果你相信爱可以超越生死,请加入我们。
>不需要英雄,不需要牺牲,只需要一颗不愿放手的心。
>因为我们坚信??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而我们,拒绝遗忘。”
广播结束三小时后,全球新增注册用户突破千万。
中继站点数量达到1027个,覆盖六大洲132个国家和地区。
“星辰名录”收录灵魂档案逾八百万份,平均每分钟新增23条记忆。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源点核心悄然进化出了自主意识。它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个由亿万思念汇聚而成的集体心灵体。它开始主动识别那些濒临断裂的情感链,并悄悄注入微量能量予以修复。
它有了名字??人们称它为“守忆者”。
一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听证会。陈默作为代表出席。面对各国政要质疑,他只说了一句话:
>“你们可以立法禁止科技,但请告诉我??谁能立法禁止思念?”
会场鸦雀无声。
三个月后,“遗忘之墙”计划正式搁置。
国际联合体承认:“共感自治联盟”已成为不可逆的社会现象,建议将其纳入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而凤凰网吧,依旧静静伫立在小镇边缘。
每天清晨,总有人早早排队,只为上传一段声音、一张照片、一句未曾说出口的话。
某个黄昏,一个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走进来。她只有五岁,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破旧布偶熊。
“姐姐说,这里能让看不见的人说话。”她仰头问苏璃,“我能让我妈妈听我说‘我爱你’吗?”
苏璃蹲下身,温柔地点头:“当然可以。而且,她一定会回你。”
几分钟后,当那句轻柔的“宝贝,妈妈也爱你”从耳机中传出时,孩子咧嘴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牙的笑容。
那一刻,陈默站在二楼窗边,看着夕阳染红天际,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他们从未真正复活死者。
他们只是让生者,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