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点点头,翻开扉页,发现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站在纺织机前,笑容灿烂得像春天的阳光。
“你知道吗?“医生若有所思地说,“这位老太太年轻时可不得了,在纺织厂搞技术革新,还上过报纸呢。“
我握紧手中的笔记本,突然觉得它沉甸甸的。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回忆录,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回到病房,我发现床头放着小慧带来的保温桶。打开一看,是热腾腾的南瓜粥,还有几张字条:
“哥,按时吃饭。“
“别太累了。“
“昨天王导打电话说,剧本的事不着急。“
我捧着温热的粥碗,突然想起老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我要死了。“是啊,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他们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护士来换药的时候,我问起老太太的遗物处理。原来她没有直系亲属,远房侄子来过一趟,把房子过户后就走了。
“所以这本子就归你了。“护士笑着说,“老太太特意交代要留给你的。“
我摩挲着封面,那些字迹仿佛有了生命。突然,一张纸条从本子里飘落出来,上面写着一行清秀的字:
“给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愿你永远保持真诚与热爱。“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我打开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织梦年代》。
手指落在键盘上的那一刻,我知道,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
《织梦年代》的创作过程比我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每天早上查房后,我都会去翻看老太太留下的笔记本。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1958年纺织厂女工们的生活点滴:她们为了赶工在车间里吃住三天三夜;为了给生病的姐妹凑医药费集体捐款;为了争取更好的劳动条件组织罢工......
但最让我震撼的是她笔下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情冷暖。比如有一段写到大雪天里,几个女工轮流把自己的棉袄垫在机床旁,让感冒的姐妹能稍微舒服些休息。还有一次锅炉坏了,大家把热水壶里的热水分给年纪小的同事喝,自己啃冰碴子充饥。
“哥,你又去看那个老太太的本子了?“小慧端着饭盒进来,“王导刚打电话来,说投资方那边......“
我把手指竖在嘴边示意她小声点,隔壁床的老大爷正打着呼噜酣睡。自从住进这间双人病房,我就发现这位退休教师特别爱听故事,每次我念起笔记本上的内容,他都会装作不经意地侧过身子。
“他们说想要加个爱情线。“小慧放下饭盒,“最好是豪门恩怨那种。“
我摇摇头:“这个故事不需要那些。“
“可是......“
“你看这段。“我翻开笔记本最新一页,“张奶奶写道:‘那天晚上我们偷偷在厂房后面开会,老李说要是被抓到就完了。我说就算坐牢也要说出来,女工们不能总是被欺负。‘这才是真正的戏剧冲突。“
小慧若有所思地嚼着米饭:“那要不要加点悬疑元素?“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听见隔壁床传来鼾声停止的声音。老大爷慢慢睁开眼,浑浊的眼睛盯着我手里的本子:“年轻人,给我讲讲这个故事吧。“
就这样,每天晚上八点,整个病房就成了我的小型读者会。7号床的退伍老兵一定要坐在靠窗的位置,4号床的糖尿病患者总要泡一杯茉莉花茶,连平时高冷的护士长路过时也会驻足片刻。
通过这些讲述,我渐渐理清了故事的脉络。女主角从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工人代表的过程,恰似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的缩影。而其中穿插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克制。
某天深夜,我正写着女主角带领女工们争取权益的那一章,突然听见护士站传来急促的脚步声。3号病房??就是张奶奶原来住的那间??来了新病人。
“陈先生?“值班护士探头进来,“楼下有人找您。“
我疑惑地下楼,大厅里站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挺讲究的西装。他看见我就伸出手:“我是张建国的儿子。“
我愣住了。记忆中张建国是张奶奶的独生子,听说早年去了南方做生意。
“家母临终前托付给您那个本子,“他搓着手,“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把它改编成电视剧?“
我看着他光鲜的外表,突然想起笔记本里那段描写:张奶奶年轻时在工厂挨饿,偷偷把口粮留给更瘦弱的同伴。而现在站在眼前的这个人,身上似乎少了些什么。
“我觉得这个故事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我说。
男人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是现在市场行情......“
“我知道。“我打断他,“现在的观众可能更喜欢轻松的爱情剧或者宫斗戏。“
他点点头:“所以我想请您考虑加入一些商业元素。比如给女主配个富二代追求者?“
我望着医院门口闪烁的霓虹灯,想起昨晚病房里几位老人听得入神的样子。他们的脸上有岁月的沟壑,但眼睛依然明亮。
“这样吧,“我掏出随身携带的U盘,“这是前五集的剧本,你可以先看看。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们就当没碰见过。“
回到病房已经十点多,老大爷果然还在等我:“后来呢?女主角最后成功了吗?“
我给他倒了杯水:“明天继续讲。“
窗外飘起了细雨,我打开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织梦年代》第二稿。
手指落在键盘上的那一刻,我知道,一个新的挑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