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2章 冬天也能种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秀英并不傻,只是被工人身份迷了眼,很快想明白,“那进厂要钱吗?”

“要啥钱!直接找管事的递烟就成,晌午还能蹭顿红薯面的窝头。”

“合着她是拿俺当冤大头耍。”王秀英气的牙齿打颤,一百块钱都够买半扇猪了,“不行,俺得找她掰扯去。”

老李赶紧抓住媳妇胳膊,“钱给出去了?”

“还没。”

“没有就算了,这回知道她是啥人,以后不来往就是了。”

王秀英甩开胳膊,“要当好人你去当,俺咽不下这口气。”

“不是当好人,而是这事掰扯不清。如果快嘴媳妇不承认要钱,只说好心帮咱找工作,反咬一口倒成了咱的不是。”

王秀英冷静了一些,“那你说咋办?”

老李太了解媳妇了,不让她把气顺了,这事不算完,“快嘴媳妇肯定不止坑咱一家,咱没付钱,可有付钱的呀。等那些给了钱的闹上门,你再把这事一说,到时候看她怎么在村里做人。”

“嘿,这主意不赖,要不说你们老李家心眼多。”王秀英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又把目光放到李哲身上,“老二年纪也不小了,先找个正经工作才能说门好亲事,这回俺得把眼睛睁大了好好挑。”

老李往门外瞅了一眼,劝道,“别老这么说,让老大媳妇听到不好。”

“嘴长在俺身上,爱咋说咋说,仔细挑媳妇还有错了?”

李哲打断两人的争吵,“娘,工作的事你就别费心了,我自己有想法。”

“你有想法就说,别自己瞎琢磨。”

“我想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重生后,李哲一直在盘算挣钱的事,穷日子他是一天也不想过。

上辈子,父亲意外离世后,李哲为了照顾家庭,辞去了电扇厂的工作,农忙种地、农闲打工,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

直到2001年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日子才有了起色。

在一些年轻人的印象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想吃去超市买就行。但九十年代以前,北方冬季只有三种菜,土豆、白菜、萝卜。

其中主要还是白菜,天天炒白菜、顿顿吃白菜,能把人吃吐了。不是老百姓不想吃其他菜,是有钱也买不到。

北方冬季的最低温度普遍在零度以下,地面冻得帮帮硬,别说种菜了,菜苗都能冻死。

直到九十年代以后,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成熟,北方冬季才能吃上新鲜蔬菜。

“啥东西?”王秀英皱着眉,种菜她不陌生,但冬暖式大棚是什么东西?

李哲耐心解释,“这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冬季吃菜难的问题,国家研究的新型种菜技术。在地里建造一个透明塑料大棚,日光增温、夜间保暖,让地里冬天也能长出蔬菜。”

“冬天种菜,这不是瞎胡闹嘛。”在王秀英的观念里,种菜都是靠天吃饭,按照季节播种、收获,天冷了蔬菜就没法生长。

李哲说道,“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几十年前,谁能想到有电灯电话?”

老李种了一辈子地,也是头一次听说,“老二,你说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是个啥样子?”

“大棚通常占一亩地,先向地下挖一米深,用挖出来的泥土建造三面两米厚的土墙,顶部和南面用透明塑料薄膜和草帘子遮盖,白天晒太阳升温,晚上遮住草帘子保温。”李哲担心父母听不懂,只是简单说了个大概。

王秀英想了想,说道,“这不就是个透明顶的大号地窨子?你咋知道它能长出蔬菜?”

李哲编了个善意的谎言,“去年冬天,我去京城打工,正好一家农业科研所招人,我就去了。

他们研究的是冬暖蔬菜大棚技术,人家技术员负责指挥、记录,我们就负责干活。从播种、育苗、施肥、治病等,我都参与了。

腊八那天还采摘了一批黄瓜,又鲜又嫩、脆生生的。你们猜一斤卖多少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他本是公立医院的实习生,每天到医院,迎接他的是铺不完的床、扫不尽的卫生,从护士站到药柜,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汗水。还得兼职跑腿,取药、拿快递、订饭,外加处理患者间的鸡毛蒜皮。直到有一天,经老同学牵线,他开始为一位无法自理的亲戚做起了家庭护理。没想到这位亲戚颜值爆表,这一瞬间,他仿佛被点亮了人生的新灯塔,觉得之前的所有磨难都值了。
佚名
镜影墨痕
镜影墨痕
多了不说少了不唠,有没有缘分就看你能不能先看完第一章了…
橘子哥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陆军少校陈默重生回到1998年。这一年,部队裁军,征兵收紧。上一世的他,挤破头才险之又险拿到当兵名额。这一世的他,当兵?还需要自己亲自去报名?他只是坐在家中,提笔挥毫,邮寄了一…
砺军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1978年港岛深水埗,陈秉文看着手中《星岛日报》头条:他知道自己重生在了最完美的年代。这一世,他不在棋盘争锋,他要执掌棋局——从一碗糖水开始,铸就掌控寰宇心跳的实业帝国!“李嘉诚用20年成为超…
三十二编
灵枢:未来序列
灵枢:未来序列
《灵枢:未来序列》是一部融合科技幻想与人文思考的科幻长篇小说。故事始于2025年,天才生物工程学家林默在实验室事故中濒临死亡,紧急关头将自己毕生研究的“灵枢”生物神经网络AI系统及部分意识上传…
袁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