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4章:样本低语与价慎砝码(第1/2页)
返回“特事科”设施的路程压抑而沉默。运输车内,只有伤员痛苦的**、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以及众人沉重的呼吸声。林菲蜷缩在角落,紧闭双眼,全力对抗着体内两股能量的撕扯。那冰冷的、源自裂孔的能量试图冻结她的思维和血液,而那股狂暴的、带有陈曜印记的“无序”能量则在她经脉中横冲直撞,带来灼烧般的剧痛。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能量在她体内形成了一个危险的战场,她的身体成了唯一的牺牲品。
防护服的生命监测系统每隔几秒就发出一次尖锐的警报,显示她的生命体征在危险区间剧烈波动。同车的队员和技术专家看着她惨白的脸色和不时抽搐的身体,眼神中都带着一丝惊疑和不易察觉的恐惧。
运输车直接驶入地下基地深处一个高度隔离的卸载区。厚重的闸门在身后闭合,强力的消毒喷雾从四面八方涌来。紧接着,一队穿着全封闭防护服的医疗人员迅速上前,将重伤员和林菲分别抬上不同的移动担架。
“带她去‘净化’中心,最高级别隔离!快!”队长的声音透过面罩传来,带着急促。
林菲被快速推过一条条洁白的走廊,最终送入一个比7号隔离室更加复杂、布满了各种精密医疗器械和能量监测设备的房间。她被转移到一张特殊的医疗床上,手腕和脚踝被柔性的束缚带固定。
“注射广谱能量稳定剂和神经镇定剂!启动全身频谱扫描!”一个冷静的医生声音指挥着。
冰凉的液体注入静脉,强烈的困意袭来,但体内的能量冲突反而因为这外来的刺激而变得更加激烈!林菲痛苦地侧着身体,发出一声声压抑的**。
扫描仪器发出嗡嗡声,光束在她身上来回移动。显示屏上,代表她体内能量的图像一片混乱,苍白和暗紫色的光团疯狂交织、碰撞、互相湮灭又重生,完全违背了已知的能量规律。
“见鬼……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低呼。
“记录所有数据!波动峰值、频率、湮灭模式……所有细节!”为首的医生语气凝重,“采样器!快!把勘探小队带回来的采样器送到分析部!快!”
就在这片混乱中,杨振宁的身影出现在观察窗外。她看着医疗床上痛苦挣扎的林菲,又看了看屏幕上那匪夷所思的能量图谱,眉头紧紧锁起,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近乎狂热的光芒。
……
数小时后。
林菲从一阵深沉的、药物导致的睡眠中挣扎着醒来。体内的剧痛和冲突感似乎减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洞感,仿佛身体被掏空后又勉强填充了一些别的东西。
她发现自己还在医疗隔离室,但身上的束缚已经解除。房间内只有她一个人,观察窗后的窗帘拉着。
她尝试活动了一下手指,一阵酸麻感传来。脑海中那冰冷的低语几乎消失了,但另一种极其细微的、像是无数微弱电流窜动的“嗡嗡”声似乎残留了下来,那是陈曜“无序”能量的残留印记吗?
门滑开了。杨振宁独自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电子记事板。她看着林菲,脸上看不出喜怒。
“感觉怎么样?”她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询问一件物品的状况。
“……还活着。”林菲的声音沙哑干涩。
“你的生命力很顽强,或者说,你的‘适应性’远超预期。”杨振宁走到床边,调出记事板上的数据,“你体内的外来能量污染,大部分已经被中和或代谢掉了。但是,两种极端能量在你体内的剧烈冲突,导致你的身体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她将记事板转向林菲。屏幕上显示着林菲的身体扫描图,其中一些神经网络和能量通道似乎被永久性地改变了,勾勒出一些细微的、发光的纹路,这些纹路……隐约让林菲想起幽影结晶表面的那些脉络,又有点像陈曜失控时皮肤下浮现的黑色纹路,但更加黯淡和复杂。
“这是什么?”林菲感到一阵寒意。
“一种能量烙印,或者说……一种新的‘回路’。”杨振宁收回记事板,“具体功能和对你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目前看来,它似乎让你对那种混合能量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甚至可能具备了微弱的能量感应能力。”
亲和性?感应?林菲想起在裂孔前,那股能量洪流涌入身体以及能量触手瞬间凝滞的情景。
“那个样本呢?”她更关心这个。
杨振宁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那正是我来找你的原因。采样器捕获的能量样本……非常独特,也极其危险。它内部蕴含的信息超出了我们现有模型的解析能力,常规分析手段几乎无效。它甚至在不断干扰和同化周围的检测设备。”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菲:“但是,我们发现,当研究人员无法解析时,这份样本……似乎对你体内的能量烙印产生了微弱的共鸣反应。”
林菲的心猛地一跳。
“我们需要你配合下一阶段的研究,”杨振宁直接说出了目的,“靠近样本,尝试用你newlyacquired‘感应’去接触它,描述你的感受,任何细微的感知都不能放过。这可能是我们理解那种混合能量、乃至找到控制裂孔方法的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章:样本低语与价慎砝码(第2/2页)
果然如此。她从一件需要净化的污染源,变成了一件有利用价值的工具。
“如果我拒绝呢?”林菲试探道。
“那么你将回到7号隔离室,继续无限期的‘观察’。”杨振宁的语气没有任何变化,“直到我们确认你体内稳定的、不再具有任何潜在风险。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而且……鉴于你现在的独特状态,某些更具侵入性的研究手段可能会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