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举起笛子,再次凑近唇边。
“而你,永远不懂。”
第二十段奏响,名为“仁心自发”。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旋律,而是夹杂了万千声音??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战士冲锋前的呐喊、母亲临终前的叮咛、学生毕业时的誓言……这些声音并非来自现实,而是从历史长河中被打捞出来的精神印记,是南风真正赖以生存的养分。
巨脸发出凄厉惨叫,黑雾开始溃散。
但它并未认输,反而狞笑起来:“你以为这就结束了?看看你的身后!”
林守真回头。
只见远处沙地上,浮现出无数人影??全是现代都市的剪影:低头刷手机的上班族、冷漠旁观暴力事件的路人、在网络上肆意攻击他人的键盘侠、为了流量造假欺骗观众的主播……
“这才是真实的人间!”执妄之主狂笑,“善良只是点缀,自私才是主流!你的信火,不过是少数理想主义者的精神鸦片!”
林守真沉默片刻,忽然笑了。
他放下笛子,轻声道:“你说得没错。这个世界确实不够好。可你知道为什么南风还能存在吗?”
他指向那些冷漠的人影。
“因为在每一个这样的身影里,都藏着一个曾经愿意为别人弯腰捡起掉落文具的孩子,一个在雨天把伞借给陌生老人的学生,一个看到流浪狗受伤会默默送去救治的年轻人。”
他顿了顿,声音坚定如铁:
“他们只是暂时忘记了自己是谁。而我的任务,就是提醒他们。”
说完,他第三次举起笛子。
这一次,他不再独奏。
笛声刚起,四面八方传来回应。
先是胡杨树后走出一位少女,手持陶埙,加入旋律;
接着沙丘顶端站起一名老者,吹响骨笛;
东南方疾驰而来一辆破旧摩托,骑手摘下头盔,取出竹笛合奏;
西北方夜空中,一架无人机悬停,播放着预先录制的《归途》伴奏;
甚至那些建筑工地的塔吊上,也有工人敲击钢管,打出节奏。
越来越多的声音汇入。
草原牧民、山区教师、消防员、医生、快递员……他们素不相识,却在同一时刻拿起乐器,或仅以口哨、拍手、跺脚参与进来。他们的面孔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通过直播信号连接成一张无形的网。
网络平台上,“#今晚吹《归途》”的话题热度突破百亿,全球华人自发响应。有人发现,连海外孔子学院的学生也在广场上集体演奏;更有甚者,在阿富汗难民营、非洲疟疾防治站,都有人在用当地乐器尝试还原这段旋律。
执妄之主的巨脸剧烈扭曲,怒吼:“不可能!这些凡人怎会如此团结?!”
“因为他们本就相连。”林守真淡淡道,“你们以为南风是一种力量?错了。它是记忆??关于我们本应如何对待彼此的记忆。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它就不会消失。”
最后一段,第三十六章:“归来者无名”。
笛声达到巅峰,却不刺耳,反而温柔如初。九枚铜钱轰然炸裂,化作流光注入大地,九座祭坛同时爆发强光,形成纵横交错的光脉网络,覆盖整个华夏版图。那束自天而降的白光也随之扩散,如甘霖普照。
执妄之主发出最后一声不甘的嘶吼,彻底瓦解,化为灰烬随风而逝。
林守真缓缓放下笛子,身体已近乎透明。
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到了。
南归百岁时也曾如此,耗尽心血,只为唤醒一代新人。现在,轮到他完成交接。
他抬头望向星空,轻声道:“孩子们,接下来……交给你们了。”
话音落下,他的身躯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夜风,随《归途》的余韵飘散四方。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那株老胡杨树干上多了一行新刻的字迹,笔力苍劲:
>**“信火不靠神迹延续,而靠每个平凡人选择相信的瞬间。”**
而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园、学校、社区中心,陆续出现了新的小型集会。他们不再称自己为“南风会”,而是简单地叫:“今晚,我们吹《归途》。”
没有人再问它是否有用。
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答案。
多年后,一位历史学者在整理档案时,偶然发现一份绝密文件,记载着上世纪冷战时期,中美苏三国高层曾秘密召开会议,讨论一种“非武力意识形态武器”的威胁。文件中提到:
>“代号‘南风计划’,源自中国民间神秘主义组织。其核心手段为特定音频传播,能引发大规模情感共鸣与行为趋同,削弱敌方战斗意志,增强群体凝聚力。经模拟推演,若在全球范围持续播放三年以上,可能导致现有国际秩序崩溃……建议列为最高级别文化防范对象。”
学者合上文件,久久无言。
窗外,幼儿园里传来稚嫩的歌声,一群孩子正围坐一圈,拍手哼唱那段熟悉的旋律。
阳光洒落,温暖如初。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山巅、湖畔、城市阳台、乡村晒谷场……无数人抬头望月,轻轻吹响手中的乐器。
风起了。
笛声如河,静静流淌。
仿佛有个声音,在亿万心灵深处轻轻回应: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