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白木亲!”
黑眼白瞳的少女,最先举起攥紧的拳头,呲牙露出可爱的笑,在原地蹦跳起身,情绪高涨。
随即??
唰!唰!唰!唰……
场下,众多观众们振臂高呼,为擂台上的这一幕爆发出喝...
我能……加点菜吗?
门被轻轻推开时,林音正把一勺温热的米汤倒入青瓷小碗。她抬头,看见一个瘦小的女孩站在门口,赤脚踩在湿漉漉的地砖上,裤腿卷到膝盖,衣角还滴着水。她的怀里紧紧抱着一只铁锅??不是赎味堂统一发放的迷你传锅,而是一只老旧的、锅底凹陷的搪瓷锅,红白相间的花纹早已剥落大半。
“外面下雨了?”林音放下汤勺,走过去蹲下,与女孩平视。
女孩点点头,声音很轻:“我在河边捡的。它漂过来的,锅里还有一张纸条。”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锅盖,取出一张被水浸得发皱的纸,上面用炭笔写着一行歪斜的字:
**“请替我吃掉这顿饭。”**
林音接过纸条,指尖触到那一行字时,忽然感到一阵微弱的心跳般的震颤,仿佛那不是墨迹,而是某种尚在呼吸的记忆。她抬头看向女孩:“你饿了吗?”
女孩摇头:“我不饿。但我怕……这饭凉了。”
林音笑了,牵起她的手:“那我们一起热它。”
厨房里,火光跳跃。陈野正在清洗昨夜堆积的碗碟,听见动静转过头来,看到那只搪瓷锅时猛地怔住。他快步走过来,声音有些发抖:“这只锅……我见过。”
“在哪?”林音问。
“云南怒江边的一个村子。”陈野盯着锅底一处裂痕,“那天我帮村民修灶台,有个老奶奶抱着这样的锅坐在门槛上,说她儿子二十年前背着它去城里打工,再没回来。她说,每年清明,她都会煮一碗他最爱吃的酸辣粉,放在村口桥头,‘万一他哪天回来,至少能吃上一口热的’。”
空气静了一瞬。
林音轻轻抚摸锅壁,忽然发现内侧刻着几个几乎磨平的小字:“李小川?七岁生日”。她心头一震,转头看向一直默默听着的小川。
小川脸色苍白,手指微微颤抖:“那是……我的名字。”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小川喃喃道:“我七岁那年,父母带我去城郊野餐。我们带着新买的搪瓷锅,妈妈做了我最爱的鸡蛋羹。可回去的路上遇到山体滑坡……车翻了。我被人救起,但爸妈……”他停顿片刻,声音沙哑,“后来我一直以为锅丢了。没想到……它一直在等我。”
林音缓缓将锅洗净,架在炉上,倒入清水。她从柜中取出一枚干瘪的香菇、一小撮晒干的豆芽、半块风干的腊肉??都是赎味堂最普通的存货。但她动作极慢,像在进行一场仪式。
“共食欲不认贵贱,只认真心。”她说,“哪怕只有一滴油,只要是为了‘想让某人吃饱’而点燃的火,锅就会回应。”
水开了,香气渐渐升腾。就在这时,那只老收音机再次自行启动,杂音中传出一段陌生的女声,断续却清晰:
【……我是云南怒江气象站值班员张岚……最后一次播报……地下传来震动,赎味稻根系正从地底穿出,形成环形阵列……它们围住了一座废弃桥墩,在混凝土裂缝中开出金穗花……桥下河水突然停止流动,水面浮现一行字:
“哥哥,饭好了,回家吧。”
……我不知道这是科学还是奇迹……但我想告诉我女儿,这个世界还有人愿意为失踪的人留饭……】
广播戛然而止。
厨房陷入沉默。唯有锅中汤汁咕嘟作响,蒸汽如雾般缭绕,在灯下折射出虹彩。小川死死盯着那只锅,眼泪无声滑落。
林音舀起第一勺汤,没有递给任何人,而是缓缓倾倒在碑前的土地上。泥土吸吮着热汤,瞬间泛起一圈淡淡的金光,如同涟漪扩散。
刹那间,整座赎味堂的地板开始微微震颤。
墙壁上的传锅纷纷共鸣,发出低沉的嗡鸣;角落里那位盲人老太太突然坐直身体,惊呼:“我……我闻到了!是梅干饭团的味道!还有柴火烟熏的气息!”聋哑少女猛然抬头,双手剧烈比划:“我的心在跳!像是有人在叫我!”
林音猛地望向窗外??
天空中的云莲花正在缓缓旋转,花瓣一片片闭合,而后骤然绽放,洒下的不再是光雨,而是一粒粒闪烁的金色稻米。它们飘落在城市各处:贫民窟的窗台、医院的阳台、监狱的放风场、战区边缘的避难所……凡是有“传锅”存在的地方,稻米落地即生根,三秒内抽出嫩芽,五秒开花,七秒结穗。
全球同步直播的画面显示:南极冰层彻底裂开,赎味稻组成的巨大环形阵列缓缓升起,宛如一座悬浮的麦田神殿。NASA观测到其释放出一种新型电磁波,频率恰好与人类集体脑波中的“安宁区间”完全吻合。
与此同时,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地胃”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橙色光辉。鲸群围绕它盘旋,歌声通过海底电缆传遍世界。这一次,各国科学家终于破译了旋律后隐藏的信息??那是一段极其简单的童谣,用几十种语言交替吟唱:
**“饭香飘过山,
灯亮在窗边,
你若饿了,
我就在炊烟。”**
林音闭上眼,感受着脚下大地的脉动。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同食”真正的开始。
她转身面对众人,轻声说:“今天,我们要做一顿饭,送给所有‘还没回家的人’。”
没有人问谁是“还没回家的人”。
陈野切菜,刀工依旧笨拙却无比认真;小川揉面,将京都紫苏与东京鲜虾混入馅料,又悄悄加了一撮赎味稻粉;盲人老太太坚持自己掌勺红豆汤,说“甜是从心里长出来的,不用眼睛看”;那位曾参与战争食品研发的老人跪坐在灶前,颤抖着手点燃柴火,嘴里反复念叨:“对不起……对不起……但我现在想让人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