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平被杨易忽然不正经的鬼脸弄得一怔,旋即反应过来杨易话中的深意,羞怒起来。
“呸,登徒子!”
她不顾远处的侍卫,娇嗔着挥着粉拳作势向着杨易砸去。
杨易大笑几声,当然不会傻傻的停留在原地,而是向后跑去。
公主殿下咬了咬唇,敛着裙裾,不顾仪态的向着那登徒子冲去。
“不准跑!”
远处,众侍卫面面相觑,纷纷低下头,当做什么都没看见。
翌日。
天色未亮。
太平刚刚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便被赶来的红袖叫醒。
“殿下,宫中传来消息,陛下急召群臣入含元殿。”
太平一愣,心里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片刻后。
太平在红袖的伺候下,换好了衣服,在杨易的陪同下,坐着马车前往含元殿。
天色微暗,整个长安灯火星星点点,虽然太阳还未升起,但是已经有许多人起来了。
马车穿梭在朱雀大道上,轱辘压在道路上,发出清脆的异响声。
一炷香后。
含元殿。
太平到的时候发现殿内已经站了不少人。
哪怕是头发花白,一脸病态的裴行俭此时也在殿内。
放眼望去,整个大殿内清一色的紫色官袍,每一个都是跺跺脚长安震三颤的大人物。
只是众人均是保持沉默,虽然有些疑虑,但是也都没有说话。
精明如他们,也大概猜到了一些端倪。
近日来能够让皇帝将他们在这个时辰全部叫过来商议的恐怕也只有一件事。
没让他们等太久,皇帝李治、武皇后纷纷到场。
“吾等见过陛下、天后娘娘......”
众人纷纷行礼。
李治眉头微微蹙起,随意的一摆手。
明明凌晨有些凉意,他却是穿的极为单薄,似乎不惧寒冷。
他淡淡的扫了一眼众臣,沉默了一会,缓缓道。
“薛仁贵、程务挺冒险进军河口,中了敌人的圈套,与辎重部队分割,被围困在乌海,与河源的黑齿常之汇合不得。”
“整整二十万军队没有补给,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李治的话落下,殿内出奇的平静。
众人心里却是不免震动起来。
虽然他们大概猜到了可能是战事不利,却是没想到传回来如此败绩。
且不说前线的真实情况如何,便说现在传回来的消息已经不容乐观。
长途奔袭,最怕的就是粮食补给不够。
一旦时间长了,再多的军队也只能不攻自溃。
狄仁杰、裴行俭等人眉头紧蹙。
来济、郝俊面无表情。
他们在皇帝执意要出兵的时候已经大概猜到了这样的结果。
薛仁贵、程务挺等人虽然是老将,但是再厉害的将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近些年大唐的天灾着实不少,想要全力支持大军开拨,打个一年半载,大概是不可能。
说不定正是因为此,薛仁贵等人才会冒进。
众人心思各异。
武皇后瞥了一眼殿内立着的太平,唇角抿了抿。
李治见到众人纷纷沉默,眉头紧锁,心里有些不悦。
他淡淡道。
“如今这般局势,诸位以为该当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
142......
来济颤颤巍巍的站出来拱手。
“陛下,两军相争,须臾之间便分胜负。
“从如今局势来看我大唐想要战胜吐蕃,已经是不太可能。”
“微臣以为,应该尽快派出使者与吐蕃沟通,以免征西军在乌海被重创。”
其余等文官面色复杂,来济虽然说的委婉,但是实际上不就是求和么。
李显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父亲李治的脸色,没有吱声。
他也是赞同来济的观点,但是这些日子被父亲骂的已经学乖了,没有贸贸然的表明自己的观点。
李治眉头紧皱,脸色颇为阴沉。
他心里有些不甘心。
被风疾困扰躺在病榻上躺了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恢复过来打的第一仗就是以战败收场,他是无论如何也丢不起这脸面的。
虽然,他也知道现在向吐蕃求和也许是最好的法子。
但是真要这么做了,那后世子孙如何评价他?
史书上怎么写他?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沉吟道。
“就没有其他法子了?”
“比如......增援?”
众人面面相觑。
薛仁贵等人就是去援助河源的黑齿常之,现在还没到河源就被论钦陵埋伏了。
现在如果再派军队,落得跟征西军一样的下场,那大唐就要承受立国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战败。
殿内一片沉寂。
李治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但是这个时候如何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
旁边的武皇后冷眼旁观。
自从李治吃了丹药,身体恢复之后,她的权力便被这位皇帝陛下轻描淡写的攫取大半,如今见到李治陷入困境,她心里也是颇为复杂,既有些幸灾乐祸,又有些担忧大唐的局势。
少顷。
李治扫了一眼沉默不语的众人,语气冷淡。
“诸位卿家,难道毫无头绪?”
众人纷纷苦笑。
这种情况下,还谁能有办法?
更何况,即便是有法子也不能站出来,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法子到底有没有作用。
万一失败了,那最后的黑锅可就要压死人了!
就在殿内气氛颇为紧张的时候......
太子李显忽然站出来道。
“父皇,儿臣以为,如今这局势,若是还有人能够破此局,那必然是非杨家令莫属了。”
他的话落下,殿内顿时平静下来。
众人有些愕然的看着李显。
早就听说这位太子殿下跟镇国太平公主关系不睦,如今看来,的确如此。
这位太子看似夸赞杨易,实则这个时候提起杨易,分明是故意为之。
太平凤眉紧紧蹙起,她冷冷的注视李显,语气冷淡。
“杨家令没有打过仗,根本毫无经验,哪来的法子?”
她心里恼怒,她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小丫头,怎么会听不出来太子话语中的恶意。
这么多大臣都束手无策,怎么就偏偏杨易能有法子了?
这分明是把杨易架在火上烤。
李治、武皇后微微蹙眉,神色却是相对平静。
李显微微一笑,迎着众人和父皇、母后的目光,淡淡道。
“自吐蕃和我大唐关系恶化之后,两国频繁交战。”
“我大唐落入下风,尤其是十一年前大非川之战后,我大唐更是被重创......”
“但是,近两年内,我大唐却是连续两次取得了胜利。”
“一次是平叛突厥,吐蕃助阵突厥,而我大唐则是得了杨家令献出的改进?车,以此打的吐蕃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第二次,则是六胡州,杨家令以天花毒计重创吐蕃军队,当场斩杀论钦陵之弟赞婆。”
“这两次难道还不能证明杨家令的战略和眼光,乃是天下首屈一指?!”
李显慷慨激昂,言辞激烈,好似杨易跟他是相逢恨晚的知己一样。
他旋即朝着李治拱了拱手。
“所以,儿臣以为,眼下大唐军队身陷险境,完全可以宣杨家令入朝,甚至于让他带兵增援乌海,也有极大的可能能够援助薛元帅,解除其困境,再联手击溃论钦陵。”
殿内一片安静,众人瞠目结舌。
他们被李显的这一番激烈言辞搞的一时间不知道这位太子殿下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了。
李治眉头微微蹙起,陷入沉思。
他对杨易的观感颇为复杂,担心其是尹、霍,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杨易的才能的确是让他颇为敬佩。
即便是当年自己的那个号称是大唐智狐的舅舅长孙无忌也不能给他这般惊才绝艳的感觉。
太子李显说的也的确是有几分道理。
大唐目前为止,打的最大的几场胜利,均是有杨易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关键。
没有杨易的?车,薛仁贵战突厥、吐蕃联军未必能成功,没有杨易巧施妙计,六胡州恐怕要丢。
一旦六胡州丢了,大唐苦心经营的军事重镇也就没了,将极大的削减其在西域的影响力。
现在这般困境,若是杨易真有法子的话,也不是不可以试一试。
正当他思虑间.......殿内的太平有些坐不住了。
她完全没想到太子李显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厚颜无耻的狂吹捧杨易,好似杨易出马,就一定能够打赢一样。
尤其是父皇好似有些被说的心动了。
太平抿了抿唇,沉声道。
“太子此言谬矣,连将军、程将军等身经百战的老将都陷入如此艰险的情况,区区一个公主家令能有什么法子?”
“即便是有法子,那也是纸上谈兵。
“太子殿下太高看他了。”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
这情况也真够诡异的,跟太平关系不好的太子疯狂吹捧公主家令杨易,而公主殿下却是一个劲的贬低。
裴行俭、狄仁杰等人微微蹙眉,也没有贸然说话。
来济、郝处俊、李义琐、李贞等东宫一系的官员明悟过来太子殿下的用意,但是也没有动作。
他们心里颇为复杂。
太子跟杨易、公主殿下有过节,是人尽皆知。
但是现在军国大事上,太子殿下却不以国事为重,反而是夹带私人恩怨的去把杨易架在火上烤。
这样的行为,着实让他们心里颇为看不起。
跟前任太子李贤相比,这位皇太子根本差太远了。
李治沉默片刻,忽然摆了摆手。
“宣杨易入宫……………”
他并非看不出来李显的小心思,但是李显的话却是精准的戳中了他的痛点。
那就是这位皇帝陛下不甘心就这么向吐蕃低头。
如果杨易能够解决这局势,他也愿意听一听。
太平凤眉蹙起,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父皇。
她不相信自己的父皇看不出李显的心思,但是父皇仍然这么做,着实让她不解,同时,心里也有些失望。
旁边的武皇后面无表情,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片刻后。
杨易在领旨太监的引路下,走进含元殿。
他本来就在含元殿外等候公主殿下,却没想到皇帝居然宣他入宫。
到底是遇到什么境况,居然会宣他一个公主家令入殿?
一进含元殿,杨易便见到了太平公主殿下担忧的眼神,他心领神会,微微一笑,旋即朝皇帝行了一礼。
“微臣杨易见过陛下,天后娘娘......”
李治摆了摆手,面色平静。
“免礼。”
他不是第一次跟杨易见面,但也的确不是很熟。
大多数都是从自己妻子、女儿的口中听到关于杨易的描述。
似乎自己的妻子、女儿对他都很亲近。
李治眉头微微蹙起,淡淡道。
“薛仁贵等人的征西大军被围困到乌海,现在吐蕃的军队将黑齿常之和薛仁贵分割。”
“前线的状况大抵便是这些,至于是不是还有更深的阴谋、陷阱,又或是不同的局势,这里是不太清楚的。
“现在,依你之见,我大唐是找人去跟吐蕃谈条件求和,还是再派增援?”
李治的话简单直接,不带丝毫委婉,让杨易心里微微一怔。
他今日与公主殿下前来本是打算计划将望远镜献上来,但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莫名其妙的自己就被召上含元殿来问策了。
杨易沉默了一会,迎着殿内众人复杂迥异的目光,心里忽然闪过一个疯狂的想法。
结交军队的人脉,拉拢军方将领,不如我就是军方大佬!
声望这东西很玄乎,可以让许多甚至没有见过你的面,只听闻过你丰功伟绩的人为你而死。
不过声望要配上合适的身份,才能发挥出双倍的效果。
他沉吟片刻,前所未有的冷静下来,思索了一会,沉声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微臣以为,吐蕃这些年,不停骚扰我大唐,正是因为大唐还没有打痛吐蕃。”
“尤其是吐蕃数次战胜大唐,此消彼长之下,吐蕃声望愈高,而我大唐对周边诸国的控制力渐渐降低。”
“所以,此次陛下既秉持决心击溃吐著,那便一鼓作气,再派增援,打破薛元帅被困的困境,再联合黑齿将军,共伐吐蕃。”
李治一怔,旋即意味深长道。
“此次若要增援,那便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困势,丝毫拖曳不得,那你觉得派谁去,最为合适?”
杨易不假思索道。
“此次增援,微臣愿领兵前往,必不负陛下的期望。”
此言一出,旁边的太平气的发抖。
这厮在干什么,进殿的时候,本宫不是给他使眼色了吗?!
怎么还主动上了?
站在前面的太子李显先是一怔,旋即一阵狂喜。
好,好,好,这小子果然狂妄。
他倒要看看这小子怎么力挽狂澜。
最好死在战场上,让你小子还敢跟孤赌弩弓!
殿内百官面面相觑。
这杨家令是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