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父皇最后的这太子二字,到底是何意?”
“莫非是想要废了孤?”
韦氏抿了抿唇,脸色有些勉强。
“应该不会吧。”
“不如你明日再去问问陛下。”
李显摇了摇头。
“父皇如今说话极为吃力,孤再跑过去问东问西,只怕是招致厌恶。
“最重要的是,假如父皇那句话的意思真的是要废立太子怎么办?”
“难道孤到时候还能当做没听见?”
“至少现在,还能装装糊涂。”
韦氏、李嗣闻言颇有些愕然,心里倒也觉得太子说得有理。
一直沉默不语的崔融忽然道。
“微臣倒是觉得陛下当时的‘太子’二字,或许是因为陛下知道自己的身体抱恙,不能主持国事,所以准备让太子监国的意思。”
李显一愣。
韦氏闻言狂喜,当即连连点头。
“崔学士说的不错,殿下是大唐的储君,葛布扎那件事尚且存疑,陛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废立太子?”
“何况,陛下刚刚病倒,这时候废太子,必然引起动荡,必然是让太子殿下监国的意思!”
李显吸了口气,按捺住内心波澜起伏的情绪,沉默了一会,缓缓道。
“这么说来,孤其实应该主动将大权握于手中?”
“若是崔学士如果猜错了怎么办,万一父皇就是废太子的意思呢?”
崔融目光严肃。
“那太子殿下就更应该趁机夺权。”
“若真让陛下废了太子,那太子就要束手就擒吗?”
殿内蓦然一静。
李显有些惊愕道。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崔融沉声道:“如今陛下子嗣能够继位者,除了太子之外,便是相王。”
“若是陛下当真废了太子,那就只有相王能够继位。”
“相王为人懒散,无人君之相,若是相王成为了大唐天子,如何能够兴盛大唐?”
“唯有殿下继任,才能守住大唐基业,再创大唐盛世。”
“所以于公于私,殿下都应该夺权、登基。”
“若是陛下有意让太子殿下监国,殿下便顺理成章的掌权,顺位登基。”
“若是陛下是想要废太子,那殿下理应夺权继位!”
这番话说的殿内几人呼吸急促。
李显眼睛一亮。
这崔融说的对啊。
无论父皇那句“太子”的意思是什么,他都必须要掌握大权。
他手指有些颤抖,呼吸之间都仿佛带着灼热和兴奋。
尤其是崔融那句只有太子才能再创大唐盛世,属实把他给说爽了。
李显兴奋起来。
不过,他又很快冷静下来。
夺权?有那么容易吗?
他咬了咬牙道。
“崔学士,如今母后执掌宫廷,孤如何夺得了这权力?”
崔融古怪的看了李显一眼,缓缓道。
“太宗皇帝如何继位,殿下效仿便是了。”
李显心里一滞。
这是要他兵变?
他脊背后一阵寒意上涌,直冲天灵盖,浑身汗毛竖起。
他咬牙道:“这样太危险了,一旦失败的话……………”
崔融、李嗣有些无奈。
这位太子殿下怎么瞻前顾后,未战先怯?
难道以为若是太子之位被废的话,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旁边一直没吭声的韦氏忽然冷冷道。
“殿下,妾身是个妇人不懂太多道理,敢问太子殿下,自秦始皇统一这片亘古大地开始,无权的太子,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李显顿时愕然,沉默不语。
韦氏此时却又忽然变了一副脸色,慢慢走过来拉着李显的手,柔声道。
“殿下,刚刚崔学士也说了,你要是起兵,也是为了大唐,非为一己之私。”
“何况,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如今这状况,万一撒手人寰,还不得殿下站起来挑起大梁吗?”
“莫非要让天后娘娘垂帘听政?”
李显闻言,连连摇头。
那当然是不行的,他也有独掌大权的野心,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岳父往三省中调了。
韦氏嘴角一勾,安慰道。
“照妾身看来,陛下对太子的意图,这两日就能见分晓。”
“殿下可先做准备,若是宫中传来要废立太子的消息,那殿下也不必犹豫。’
“即便是兵变失败了,妾身愿意陪殿下一同赴死。”
“若是陛下指定殿下监国,那便是更好,可顺理成章执掌大权,待到陛下殡天,殿下可不费周章的登基。”
“作两手准备,有条不紊,殿下以为如何呢?”
李显闻言,眉头稍作松弛,咬了咬牙,点头。
旁边的崔融眼皮跳了跳。
这位太子妃有些厉害啊。
李显在自己妻子的撺掇下,终于下定决心。
他看向李嗣、崔融二人。
“这几日探听消息,活动人脉,就靠二位了。”
两人一个是执掌兵权英国公的嫡长子,一个是五姓七宗里的清河崔氏出身,完全可以作为东宫的代表,拉找那些摇摆不定的势力。
李嗣、崔融心里一凛,也有些兴奋起来,纷纷拱手。
“是,殿下。”
李显咬牙道。
“至于宫里的动静,咱们再等几日。”
皇帝病危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人大惊失色。
一时间,含元殿外,不少人纷纷前来看望。
五姓七宗、开国功臣、皇族勋贵,比比皆是。
而在一日后。
大名鼎鼎的孙思邈被请到皇宫里来。
当着群臣以及武皇后的面,孙思邈摇了摇头。
“天后娘娘,陛下已经病入膏肓,身体已为丹毒所伤,无药可医。”
“恐怕还有不到三五日,大限将至。
静!
所有人都脸色默然。
刘神威的话,他们还能存疑。
但是面对这位百岁高龄的神医,他们已经再无质疑。
武皇后抿了抿唇。
“劳烦孙真人了。”
孙思邈摇了摇头,似乎颇有些感慨,意味深长道。
“仙人触不可及,这丹药非人力可为。”
说罢,他拱了拱手,翩然而去。
留下一众大臣和武皇后沉默无语。
皇帝大限将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皇宫。
长安城内暗流涌动。
五姓七宗、开国功臣、皇族勋贵的权势者们开始准备下注。
来不及哀悼即将逝去的老皇帝了,他们准备拥立新皇了。
李嗣、崔融这几日则是差点把腿跑断,见了整个长安大部分的权贵。
东宫如此动静,当然瞒不过有心人。
含元殿。
静悄悄的。
李治躺在榻上,面色枯黄,整个人形销骨立,仿佛只有一层皮披在骨架上。
丹毒剧烈,在他倒下后,瞬间爆发出来将身体的机能全部摧毁,短短数日,就让他只剩下一口气。
“陛下,太子这几日大概便是做了这些事,相王没有什么动静,只是每日诵经念佛,为陛下祈福。”
“太平这丫头今日想要来看陛下,妾身让她回去了,陛下现在一天见不了多少人。”
“陛下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尽管与妾身说吧。”
武皇后俏脸平静,幽幽道。
李治看着天花板,面色僵硬,犹如死人,唯有眼珠子微微晃动,证明其还活着。
他枯瘦如柴的手指渐渐动了动。
武皇后会意,旋即让旁边的宫女端来墨砚和纸。
她将李治的手指蘸上墨水,如今的李治甚至连话都说不全了,只能靠着手指微微活动。
李治手指在纸上缓缓写下裴炎二字。
武皇后一怔,旋即挥了挥手。
“将裴待申请来。”
旁边的宫女恭敬应声。
“是,娘娘。”
一炷香后。
门下侍中裴炎恭敬的朝皇帝、武皇后行了一礼。
“微臣见过陛下,娘娘。”
武皇后微微颔首。
“是陛下要召见你,陛下如今不便言辞,你上前吧。”
裴炎一怔,上前一步。
李治手臂微微颤抖,手指蘸墨,轻轻在纸上写了十个字“汝为中书令,执掌政事笔”。
裴炎眼睛一缩,脑袋一片空白。
他如今门下省的侍中,算是实权宰相。
但是中书令三个字的含金量无需多言。
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为实权宰相,而政事堂乃是他们共议国政之所。
政事堂设于门下省,由门下侍中执政事笔,即主持政事堂会议,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皇帝任命他为中书令,却又让他执掌政事笔,毫无疑问将门下侍中的权力也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
换而言之,有李治的这句话,那他裴炎将会成为大唐最有权势者。
裴炎心里微微欣喜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恐惧。
他是个聪明人,皇帝给予他如此大的权力,必然有所托。
果然,又见李治微微颤抖手指,缓缓写下。
“废太子,立相王。’
旁边的武皇后面无表情,嘴角微微掠起一丝笑意,旋即消失不见。
裴炎咬了咬牙,微微拱手。
“微臣遵旨。”
这时,一个宫女端着药壶走进来,凑到武皇后身边道。
“娘娘,药煎好了。”
武皇后微微颔首。
“放在桌上,本宫来喂陛下。”
旁边的宫女点头,将药壶放在桌上。
武皇后瞥了一眼君臣二人,旋即走到一边,准备将药壶打开凉一凉,等会喂皇帝。
虽然李治要死了,但是这些药还能够让他再撑一撑。
李治眼珠子微微扭动,看了一眼不远处武皇后的背影,手指颤抖的在纸上又写下两个字。
裴炎本以为皇帝的交代到此结束了,结果看到皇帝手指又动了起来,待他看清那两个字后,顿时心里一滞,背后阵阵发凉。
那两个字赫然是“废后”。
裴炎一个激灵,醒悟过来,连忙将这张纸揣到怀中,旋即若无其事的起身行了一礼。
“微臣告退。”
不远处的武皇后转过身来。
裴炎朝武皇后行了一礼。
“娘娘,微臣先行告退。”
武皇后淡淡点头。
“劳烦裴待中了。”
公主府。
杨易静立不语,抬头看天,他心里莫名的有些烦躁。
总感觉最近会出事。
孙思邈已经判了皇帝死刑。
现在皇帝还没有任何动静,大唐理应由太子名正言顺的继承。
若是李显继承,显然是对公主殿下颇为不利。
这时,公主殿下悄悄站在他身边,抿了抿唇。
“你在想什么?“
杨易偏过头,看了一眼长发乌黑秀丽,眼睛微红,却依然清丽绝伦的公主殿下,沉吟道。
“我在想,最近估计会有些大事发生。”
他说的委婉,但是公主殿下显然也明白杨易的意思,她压抑住内心的悲伤,明眸善睐的俏脸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
“本宫会保护你的,易郎。”
杨易一怔,旋即轻轻笑了笑。
“微臣也会一直陪伴公主殿下。”
“无论何时,微臣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