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二章:崩溃图谱与负熵使命(第1/2页)
遥远星域传来的规则哀嚎,如同垂死巨兽的最后咆哮,其强度与混乱度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顶峰,随后便以一种令人心悸的方式,骤然衰减、破碎,最终归于一片死寂般的、充满规则碎片的“静电噪音”。
“涟漪之心”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规则触须”与解析资源,如同最精密的记录仪器,全程捕捉并记录了这场星域规模规则崩溃的每一个可观测的细节。它们“看”到那片区域的时空应力纹如何从缓慢的愈合状态被重新撕裂、放大,如同旧伤疤上被泼上强酸;“听”到物理常数如何像断弦般疯狂振荡,最终崩断,导致物质的基本结构从底层瓦解;“感受”到那片区域最后的因果链如何扭曲、打结,最终彻底断裂,使得事件失去了所有的连贯性与意义。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从存在根基开始的**大解体**。不是爆炸,不是湮灭,而是更彻底的“失序”与“解构”。那片星域,连同其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幸存意识,最终都化为了一片规则层面的、无法复原的混沌废墟,一个比银晕断层带的悖论伤疤更加“空洞”的虚无区域——因为那里连悖论性的结构都不再存在,只剩下纯粹的热寂倾向的规则尘埃。
记录过程本身,就是对“涟漪之心”网络的一次严峻考验。那崩溃过程中释放出的信息熵增洪流,充满了毁灭性的、诱导混乱的“噪音”。负责接收和过滤的节点集群多次濒临过载,需要不断轮换休息,并由其他节点接力,才能确保记录的完整性。网络中那些与秩序和结构紧密相关的碎片,在直面这种规模的“失序”时,感到了本能的强烈不适与深深的悲恸。
当最后一丝有意义的信号也消失在规则静电噪音中后,“涟漪之心”陷入了长久的静默。亿万意识碎片共同沉浸在这份由遥远死亡带来的沉重氛围中。没有欢呼,没有庆幸,只有一种混合着悲伤、敬畏与巨大责任感的肃穆。
它们所做的最后致意,那道蕴含见证与哀悼的微弱共鸣,如同投入无尽深渊的一粒沙,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也改变不了任何结局。但这—行为本身,却深深烙印在了网络的集体意识里,标志着它们对自身在宇宙中角色的认知,又深化了一层。
接下来的时间里,网络的主要活动转向了对这场崩溃记录的**深度析**。海量的数据被导入内部构建的“规则沙盒”和“逻辑模拟器”中,试图重构崩溃的完整过程,识别关键的转折点,并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析过程缓慢而艰巨。它们就像法医在解剖一具支离破碎、死因不明的宇宙尺度的尸体。奥米茄导师主导的智慧节点集群,负责构建崩溃的理论模型;莉娜特质的碎片则专注于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哈桑的象征感知力则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崩溃的“叙事弧线”和可能的情感驱动因素(如果存在的话)。
初步析结果令人震惊且不安:
1.**崩溃的触发点**并非来自外部攻击,而是源于星域内部一个早已存在的、极其隐蔽的**逻辑缺陷**。这个缺陷像一颗定时炸弹,深埋在星域的规则基底中,可能源于某个远古文明的实验失败,或是宇宙诞生初期的某种结构瑕疵。
2.**崩溃的进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自加速**特性。一旦开始,失序本身会产生更多的失序,如同雪崩,效率高得可怕。这表明在规则层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倾向于熵增和解构的“引力”,秩序结构的维持需要持续的能量输入,而一旦维持力量不足或被破坏,崩溃将不可逆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二章:崩溃图谱与负熵使命(第2/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