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如在座各位国公,皆是各自家族的顶梁柱,对家族的贡献远非寻常子弟可比。于国而言,亦是同理。受过良好教化的人越多,国家的根基便越稳固,前途便越光明!”
他面色如常,心中却已将后世的至理名言化为己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好!说得太好了!”
李世民闻言,精神为之一振,忍不住抚掌赞叹。
他自登基以来,便极为看重科举取士。
科举虽始于前隋,却是在他手中才真正得以光大。
如今,大唐每岁应考的士子,已是他初登基时的三倍有余。
这项国策的效果,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显现。
尽管在朝堂各部之中,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尚低,但那股蓬勃向上的势头却无人可以忽视。
只要照此发展下去,科举必将成为入仕为官的主流途径。
此中蕴含的深远意义,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
“父皇,兴教化之功,非同修桥铺路,无法立见其效,然其于国之深远,非金银所能衡量。”
李想朗声奏对:“儿臣请,未来十年,大唐每岁税赋,定取一成专用于教化,此款独立,任何官署与个人皆不得挪用。”
“其二,于京师长安,设立国立师范学堂,为天下培养师资。”
“其三,各州府亦需设立至少一座师范学堂,以防教化之普及,因师资匮乏而受阻。”
“其四,将教化事宜从礼部剥离,另设教育部,直接听命于尚书省,并于各州设立教化司,以统筹地方学政。”
李想一番话语,石破天惊,令整座大殿陷入了沉寂。
群臣都在心中反复思量他这番话。
增加教化投入,此乃正道,无人会公然反对。
可一成的税赋,这手笔未免太过巨大。
国库的钱粮,此处用得多了,彼处便会捉襟见肘。
至于设立师范学堂,众人倒不甚在意,长安城书院众多,再多一所也无妨。
然而,从礼部划出权责,另立一个全新的教育部,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就截然不同了。
尚书省下辖六部,乃是百年定制。
难道今日要因李想一言,就变成七部不成?
这是否意味着朝堂的权力格局将要改写,又将多出一批官职?
在场的朝中重臣,无不权衡着此事的利害得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