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各行各业的作坊,对能写会算的巧匠能人,求贤若渴。更何况,我还向陛下建言,将各州府的胥吏也逐步归入官管,如此一来,既能打通基层的晋升之路,也能让朝廷的政令下达得更顺畅。”
段嫣然的聪慧不输武媚娘,虽平日不显山露水,此刻却一语中的:
“可如此一来,经由科举入仕的官员越多,那些高门世阀的抵触便会越强。他们眼见自己的权位被分薄,难保不会暗中使绊子,动摇这取士的根基。”
“他们暂时还不会。我翻阅过近几年的名录,虽说朝廷对科举越发倚重,但金榜题名者,十之七八仍是门阀子弟。这一点,他们自己心中有数,自然也就安之若素。”
段嫣然闻言,秀眉微蹙,有些不解:“照夫君这么说,科举岂非还是未能动摇那些高门大族把持朝堂的局面?那你又何苦费这般心力,广设学堂呢?”
“一时半会,确实如此。但这就像是埋下一颗种子,只要科举取士的规矩立住了,就等于为天下寒门开了一扇窗,一条登云的梯子。”
“你看,这几年各地的蒙学、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数匠人、农家的孩子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他们的基数,远非勋贵世家可比。”
“门阀子弟再优秀,一千人里就算有一半能登第,也不过五百人。可若有一万个平民子弟入学,哪怕只有一成的人能考中,那也是一千之数。”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时日一久,这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朝堂之上,终将是寒门庶族的身影占多数。”
“夫君这番布局,如此深远,难道那些人当真一点都察觉不到么?”段嫣然心中泛起一丝忧虑。
她很珍视眼下的安稳日子,实在不愿想象李想将来与天下门阀对立的景象。
大唐的朝堂,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根系全是那些传承百年的高门望族。
从位极人臣的宰相到各州府的长官,放眼望去,鲜有真正的寒素之士。
所谓的寒门,也不过是小一些的门阀罢了。
至于寻常人家,想要跻身庙堂,更是难如登天。
段嫣然对此感触尤深,她的母亲便出身于清河崔氏,那可是天下闻名的顶尖世家。
“嫣然,我曾在一本杂记上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能解你心头之惑。”
看到段嫣然的忧虑,李想并未直接解释,反而侧过身,轻声说起了一个故事。
“这和那个现象有什么关联?”
“据说,若将一只蛙猛地投入沸水,它会因剧痛而瞬间跃出求生。但若将它置于一锅凉水之中,再用文火慢慢加热,这只蛙便会在逐渐升高的水温中安逸地游弋,浑然不觉危险将至。”
“等到水温高到让它难以忍受时,它已耗尽了所有力气,再也无力跃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活活煮死。”
“我们如今在做的事,便是那锅慢慢加热的凉水。兴办学堂,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短期内看不出什么波澜。”
“但十年、二十年,乃至一两代人之后呢?当大唐处处都有读书人,他们可以通过科举入仕,可以成为管理地方的吏员,届时,世家门阀还能像现在这样,轻易地掌控一切吗?”
段嫣然冰雪聪明,一点即透,她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王爷您鼓励世家勋贵也去办学,甚至由朝廷出资襄助,表面上是给了他们好处,实则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主动加入这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