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慧“夏天在矮下屋里热,但是盖了一个茅草凉亭,在凉亭下吃饭、干活,舒服,这里夏天不算太热,但是太阳毒,在阴处不出汗,但是太阳一晒,水都不够喝。”
王小小:“材料全部准备好了吗?”
“全部准备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们都是饭桶的量,你吃盐比我吃饭多,那不是齁咸,那是齁死(第2/2页)
“行”
————
起来的时候,贺瑾和王智、王慧去十里外的泉眼拉生活用水了。
王小小坐在院子背阴处,看着明晃晃的日头,对正在抽烟的五伯王德军说:“五伯,咱在这院子当中搭个凉亭吧。”
王德军一听,眼皮都没抬:“搭那玩意儿干啥?净整这些资……整这些没用的奢靡之风!有个屋子遮风挡雨还不够你造的?”
王小小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不慌不忙地指着天上的太阳:“五伯,您这可就冤枉我了。这高原上的太阳光,看着亮堂,可毒着呢!直愣愣地晒着,不仅烤得人皮疼,时间长了,还特别伤身体,能把人身体里的水分都榨干了,比干活出汗流失得还快。”
她顿了顿,指着远处山坳里的几顶黑色牛毛帐篷:“您看那些牧民兄弟,夏天为啥宁愿待在密不透风的毛毡房里?不就是因为里头晒不着,比外面阴凉舒服得多吗?咱们在凉亭底下吃饭、说话,又通风又遮阳,不比挤在矮趴趴、闷呼呼的屋里强百倍?这哪是奢靡,这是提高生活战斗力!最重要报纸和组织一直在宣传————在艰苦条件下,用智慧和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王德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看,又抬头眯眼感受了一下确实灼人的阳光,吸了口烟,没立刻反驳。他想起自己站岗巡逻时被晒得爆皮的脖子,想起战士们夏天在日头底下训练后的蔫儿样。他心里琢磨,这小崽崽说的,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他吐出一口烟圈,瞪着眼看王小小,小崽崽学坏了,现在变成了老油条了,敢用大帽子扣在他脑袋上了。
王德军:“就你道理多!歪理邪说一套一套的,等慧慧他们拉水回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木头再说!”
王小小趁热打铁说:“材料早就准备好了。”
两人来到杂货屋,王德军看着那些预先做好的、结实的木料,鼻子里哼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他抄起一把铁锹,按照王小小指的位置,开始在地上挖坑,埋设凉亭四角的立柱。高原的土层下满是碎石,每一锹下去都带着沉闷的磕碰声。
王小小也没闲着,她力气大,熟练地和王德军配合,将粗重的立柱扶正、埋深、夯土固定。两人话不多,但动作却默契得很。
四根主立柱稳稳当当地立起来后,剩下的就简单了。王德军和王小小一起抬起那个已经编织好茅草顶的、沉甸甸的顶部框架,小心翼翼地架设在四根立柱上,再用长铁钉从侧面斜着钉牢。
最后,王小小在凉亭四周用剩下的木条简单围了一圈矮栏,既可以当凳子坐,也显得更美观稳固。
看着阳光,王德军哼哼道:“还不是一样挨晒?”
王小小:“五伯,四面框架上顶上钉子,等下有集市,我们和牧民换薄一点的毛毡,四周挂上毛毡,太阳晒哪面,我们就把毛毡放下了。”
两人用剩下的木头做了一个桌子,结实耐用外表破破烂烂。
王小小沉吟片刻,说:“五伯,我前几天翻旧报纸,看到《镜花缘》讲‘百花齐放’的事了。开头也是好好的,后来就……唉。这世上的事,有时候就跟这高原的天气一样,暖和几天,说不定就是为了憋一场更大的风雪。
“咱们家是军属,是守国门的,根子正。但越是这时候,越得记着‘瓜田李下’的古训。不该说的话一句不多说,不该做的事一件不多做。
老老实实守好边防,就是最大的本分。外面再大的风浪,也吹不到咱们这山沟沟里。”
王德军默默抽着烟,他不是傻子,老六和老婆离婚,把老婆孩子丢回老家,老六独自在四九城,他就知道风向不对了,但是不是这个小崽崽担心的,她就应该向慧慧智智一样,无忧无虑长大,这把伞轮不到王小小来撑。
他用力拍了拍她脑袋:“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饭还多,老子心里有数。”
王小小怼道:“就我们王家这个饭桶的量,你吃盐比我吃饭多,那不是齁咸,那是齁死。”
就是从小生活在这老子、老娘的环境中,她也经常说老子、老娘的喊,环境改变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