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方红项目基地的考试大厅里,五十名考核人员按照编号入座。
郑昊的座位在第三排,编号025。他环顾四周,看到大部分人都在做最后的复习,有的在翻看笔记,有的在默记公式。
前排的陈志远显得很自信,甚至还有心情和旁边的人聊天。
“理论考试对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
“是啊,主要是实际操作比较有挑战性。“
“听说有些人连大学都没上过,也敢来参加考核,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这话明显是说给郑昊听的。
郑昊没有理会,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回想着前世积累的理论知识。
四十年的技术生涯,让他不仅掌握了实践技能,也深入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他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科学方法。
这些知识,在1970年的今天,绝对是超前的。
“肃静!“
监考官是个严肃的中年军官,手里拿着一叠试卷。
“现在开始发放试卷。考试时间三小时,任何作弊行为将立即取消考核资格。“
试卷发到手中,郑昊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
试卷分为四个部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精密测量、质量控制。每部分25分,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是机械制图。
要求根据零件的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并标注关键尺寸和公差。
对于一般的技工来说,这道题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学过工程制图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郑昊看了一眼,这个零件是个复杂的阶梯轴,有多个台阶和倒角。
他提起笔,开始绘图。
线条流畅,比例准确,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整个立体图,连投影关系和隐藏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第二部分是金属工艺。
这部分主要考查对各种金属材料性能的理解,以及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题目中有一道是关于渗碳淬火的工艺参数设计。
郑昊略微思考,就写出了详细的工艺流程:
“渗碳温度920—950℃,保温时间根据渗碳深度确定,一般为0.8—1.2mm深度需要6—8小时。渗碳结束后直接淬火,淬火温度840—860℃,介质选用10号机油。淬火后立即进行200℃低温回火,保温2小时。“
这些参数在1970年的技术水平下,已经相当精确了。
第三部分是精密测量。
这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部分。
题目要求设计一套测量方案,对一个复杂零件的各项尺寸进行检测,并计算测量不确定度。
郑昊看到这道题,心中暗笑。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在1970年还没有完全普及。大部分人只知道测量误差,对不确定度的理解还很模糊。
但他不同。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核心就是不确定度评定。
他详细地写出了测量方案:
“采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检测......“
写到这里,郑昊停了下来。
三坐标测量机在1970年还没有普及,如果写出来可能会被认为是胡编乱造。
他改了个说法:
“采用精密测长机配合标准量块进行检测,测量环境温度控制在20±2℃,湿度控制在45—65%。每个尺寸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然后详细计算了各种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质量控制。
这部分考查的是对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
题目要求设计一套质量控制流程,确保批量生产的零件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