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43章 招安,驱虎吞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了现如今,按照赵宋王朝的用人规矩,童贯估计赵候应该会任命他为江南宣抚使,

担任平定江南叛乱的统帅,如果赵侯再任命个副宣抚使的情况下,那宋江就会成为江南战区的三把手,如果赵侯不任命副宣抚使的话,宋江就会是江南战区的二把手。

从实权上来说,宋江的权柄甚至有可能会比都统制刘法还要大上几分,毕竟,刘法只管军事,不管民政丶财政。

由此就不难看出,赵侯对宋江有多重用。

童贯有些不能理解,对于一个大肆杀官的反贼,赵为何会如此器重?

这实在超乎了童贯的预料。难道仅仅是因为宋江在民间积聚的那股不可小的声望,

抑或是他手下的所谓梁山好汉拥有不俗的战斗力?

关键,在童贯的认知里,对于那些敢于挑战皇权丶践踏律法的乱臣贼子,理应严惩不贷,以做效尤,怎可轻易招安,还委以重任?

童贯心中虽有万般疑惑,面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只是低眉顺眼地应承着:「官家圣明,老奴遵命。只是这宋江性情刚烈,又手握重兵,招安之事恐怕不易。」

赵侯说:「你不必忧心此事,有人会助你招安宋江,你只需记得,莫要亏待他等,有功赏,有过罚,一视同仁即可,还有,可教宋江充当剿灭方腊主力。」

童贯眼前一亮,有点明白了,赵侯是想让宋江义军和方腊义军相互消耗,这样西军精锐就不会折损太多,赵宋王朝的国力也不会消耗太大。

童贯心中暗自思量,赵候此计,的确狡而深远。利用宋江之兵去对抗同样势力庞大的方腊,无疑是坐山观虎斗,待双方两败俱伤之时,再由西军出面收拾残局,既可保全自身实力,又能一举平定江南之乱,真可谓一石二鸟。

童贯抬头望向赵侯,只见赵侯目光深邃,仿佛已经洞察了未来局势的走向,那份从容不迫,让童贯心生敬畏。

童贯低声问道:「官家,若方腊肯受招安———」」

赵侯停下脚步,悠悠地说道:「那摩尼教不能留。」

摩尼教教义融合了琐罗亚斯德教丶基督教丶佛教等的部分内容,核心是「二宗三际论」,认为世界由光明和黑暗两种力量构成,在不同时期相互斗争。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摩尼教传入中国,先在新疆丶漠北回等地传播,唐代宗时传入中原江淮等地并建立摩尼寺。唐武宗灭佛时,摩尼教受牵连,转为秘密宗教在民间传播。

摩尼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本土化,受道教等影响后改称明教。明教教义被归纳为「清净丶光明丶大力丶智慧」,因相信黑暗即将过去丶光明即将来临,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容易被底层民众用来作为反抗黑暗统治的思想武器。

历史上,在北宋末年,不仅方腊靠摩尼教起义。此外,不久之后,钟相也会在洞庭湖一带传播摩尼教,最终于南宋建炎四年发动起义,占据洞庭湖周围大部分州县。

这摩尼教倡导的光明王国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丶尊重和协作,与封建专制下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绝对权力相冲突。其理念很容易引发人民对现实等级秩序的不满,进而威胁到封建统治的根基。

而且,摩尼教教义倾向于鼓励人们反抗不公和压迫,将现实世界视为黑暗与光明的斗争,这种思想会激发民众对现有统治中不合理现象的反抗意识,使民众敢于挑战统治阶层的权威,加剧社会动荡。

另外,摩尼教有自己的教会组织和传教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一股独立于官方之外的势力。当这种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统治阶层的权力构成直接挑战,成为与朝廷对抗的力量。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赵侯肯定不能留下摩尼教这个心腹大患,让摩尼教向历史上那样一直传下去,危害自己和自己子孙的统治。

有了赵侯明确的态度,童贯立马立下军令状:「老奴遵旨。」

两人又往前走了几步,赵侯主动说起:「你到江南时,宋江应已将江南北部毒瘤割除了,你要切记,配合朝廷新派去的官员推行新政二策,尽快恢复江南北部地区粮食种植及经济生产,绝不可教方腊北上破会此地的粮食种植及经济发展。」

江南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丶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或稻麦轮作)。

此外,长江及其支流(如淮河丶运河等)形成密集水网,不仅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还通过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如太湖平原丶江淮平原),土壤肥力高,利于农作物生长。

其区域内多平原和低矮丘陵,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开垦和耕作,相比北方山地丶高原更适合粮食量产。

还有,自隋唐以来,江南地区就重视水利工程。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长江与淮河,既便利漕运,也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基础;到了赵宋王朝时期,朝廷进一步疏浚河道丶

修建堤坝,如太湖周边的筑堤围湖造田技术成熟,通过「堤岸丶斗门丶沟渠」系统,有效防御洪涝丶保障灌溉,使大片低洼地成为高产田。

赵宋朝廷在江南还设立专门的水利机构,制定法规管理用水和堤防维护,民间也形成了自发的水利协作组织,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减少了水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

此时江南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约百分之十五,但粮食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远超北方。

而太湖平原一带,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指苏州,湖指湖州,均属江南北部。

还有江宁府历史上是众多王朝的首都,而其地之所以能被多朝选为首都,原因之一就是,这里的粮食产量远超其它地区。

除了产粮多以外,江南北部地区人口也多。唐末五代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其中江南北部是主要迁入地之一。到了赵宋王朝,这一趋势持续,人口增长带来充足劳动力。据统计,此时江南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有粮有人,只要赵宋王朝能快速恢复江南北部地区的秩序,江南的这场暴乱就伤不到赵宋王朝的筋骨。

这也是宋江义军明明从秀州进入的江南,却没有先去打近在尺的杭州,而是先去血洗苏湖地区和江宁府,紧接着就去横扫整个江南北部地区的原因。

童贯也知道江南北部地区对赵宋王朝的重要性,自然满口答应下来。

最后,赵侯用近乎直白的话警告童贯,一定要约束西军将士,绝不许他们在江南北部地区烧杀抢掠,更不许他们劫掠平民。

童贯多机灵,一听就明白了,赵候允许西军劫掠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官运亨通:美女姐姐为我开路!
官运亨通:美女姐姐为我开路!
一个月前,他转业回来,报了公务员,结果在面试时,被人找了关系,排名由前三降到第五,刚好他出局。他这祖上十八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不能没有这份工作,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其他岗位,就这样,他最终被安置到水管所工作。也因为这种情况,女友提出分手,和他彻底分道扬镳。本以为这辈子都是泥潭烂虾,谁知一次意外,他以一己之力救了所有遇难的官二代,富二代,自此,道路越走越宽……有人眼红,想算
佚名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科举+穿越+种田+考试+无空间系统」「有CP,男主专一,女主算青梅竹马,但出现的频率少,爱情不是主线」「男主靠勤奋和运气,一步一步往上走」「男主不擅长谋略,但实干,技术」「科举制度参考明清时期」一场意外,他胎穿到古代一户农家。为了不想一辈子种田,服劳役,只能往科举方面费功夫!他成为大乾朝名落孙山的“孙山”。凭借着吃苦和运气,成功搭上尾榜,成为倒数第一的同进士,成为一个偏远山区的县
西门七仔
重生八零:老太太重整家业
重生八零:老太太重整家业
无私奉献型,七旬老太秦梦云重生了。前一世,她有钱有房,没老公,结果为了四个白眼狼儿子,牛马一生。重生回来,她想开了。勤劳可以致富,儿子勤劳,她致富,儿子吃苦,她吃肉。都说“养儿防老”,那可不是!自从当了甩手掌柜,再也不操心儿子的破事,秦梦云是白头发也转黑了,皱纹也没有了,就连生理期都正常了。
小鱼爬山岗
乱世逃荒后,我让全村顿顿吃上肉
乱世逃荒后,我让全村顿顿吃上肉
【逃荒+爽文+种田+打脸+系统空间+团宠】钱素素穿越了。穿成古代大树村农女,亲眼看着未婚夫和堂姐成婚,她要撞死在他们家门口。原主性格极品,人嫌狗憎,好吃懒做,常去别人地里偷菜,村里人躲瘟神一样避着她。她为了供心上人读书,搜刮自家和外祖母家钱财,害的亲哥断腿,这些钱都给了心上人。心上人如愿考上秀才,转头却跟她堂姐成婚!还被迫分家,只分到一袋地瓜和破败的茅草屋!哥哥弟弟们被饿的面黄肌瘦,
佚名
强龙出山
强龙出山
我有三个绝色师父。大师父罗舞,盖世杀神,倾国倾城。二师父苏倾城,医仙在世,生死人肉白骨,救人无数。三师父秦璐瑶琴棋书画,奇门遁甲,天下无双。
老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