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章深入交流(第1/2页)
烧烤的烟火气似乎还隐约萦绕在鼻尖,与公主殿下那新奇兴奋的眼神一同,构成了何沐阳返回公寓后,脑海中短暂的回味。他冲了个澡,洗去一身炭火味,换上干净的家居服,整个人松弛下来,陷进客厅柔软的沙发里。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他所处的空间却异常安静。成名带来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只留下这一方独处的天地。
他随手拿起平板电脑,习惯性地登录了新博小号(原身遗留的,几乎没怎么用过),想看看今天《演员》的余波又衍生出了哪些有趣的讨论。私信和@数量自然是爆炸的,他粗略扫了一眼,大多是粉丝的狂热表白和媒体的采访请求,正准备关闭,一条来自ID名为“墨客”的私信,却因其独特的格式和长度,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ID他有印象。正是在他直播吟诵《清平调》时,那个打赏了巨额“宇宙飞船”,并在之后引发官媒点赞的起点性人物之一。他点开过对方的头像,简介一片空白,没有动态,像个幽灵账号,但直觉告诉他,这背后绝非普通人。
此刻,“墨客”发来的,是一篇措辞严谨、引经据典的长文。并非简单的赞美,而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对《清平调》二首进行了极其专业和深入的剖析。
“何先生冒昧打扰。
反复拜读《清平调》二首,心潮难平,尤觉其艺术成就远超当下浅薄评析。试以拙见浅析之: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运用‘拟物’与‘通感’之极致,非仅状美人之姿,更将观赏者(或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投射于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神与物游’之境,此乃古典美学中‘兴象’之至高体现。较之《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直白描摹,更显含蓄蕴藉,想象空间辽阔无垠。
其二,‘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用典(群玉山、瑶台)不着痕迹,浑然天成,非熟稔古籍、胸有丘壑者不能为。此二句将现实之美升华至仙境,虚实相生,意境顿开,深得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之玄妙精髓……
另,晚生不才,于文艺理论一道偶有涉猎,现有三惑,百思难解,斗胆请教:
一、先生之作,格律严谨,气韵高古,然其精神内核,似又与旧体诗之‘载道’、‘言志’传统有所疏离,更近于一种纯粹的、超功利的审美体验,此当如何界定?
二、诗中意象组合(如云、花、春风、露华、玉山、瑶台)所形成的独特‘意境场’,其生成机制,除却天赋灵犀,可有理论路径可循?
三、当今之世,古典精神式微,先生以为,旧体诗创作当如何应对现代性冲击,方能既不失其本色,又能与时代共鸣?”
何沐阳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条私信,原本放松的姿态微微调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浓厚的兴趣。
高手。
这绝对是个高手。不是那种附庸风雅的吹捧,而是真正钻进了文本内部,从美学、修辞、用典、意境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的三个问题,更是直指古典文学在现代语境下的核心困境,极具深度和代表性。
看来,这个“墨客”,不仅有钱(能随手打赏十个宇宙飞船),更有才,有思想。
对方将他置于一个极高的位置进行探讨,他自然不能敷衍。
何沐阳略一思索,指尖在平板电脑的虚拟键盘上开始敲击。他没有刻意堆砌晦涩术语,而是用一种清晰、精准,甚至带着点现代学术研讨意味的语言,结合另一个世界更为成熟和多元的文艺理论体系,开始回复。
“墨客先生(女士)慧眼如炬,剖析精深,令人佩服。
关于所询三惑,浅见如下,权作交流:
一、关于‘载道’与审美。诗可言志,亦可纯然审美。拙作或更倾向于后者,追求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美。其精神内核,非疏离传统,或是将个体对‘美’的极致感受与想象,置于创作首位。此亦可视为对‘诗缘情’一脉的某种延伸与极致化。不必强求载道,美本身,即是其存在的最大价值。
二、意境生成,确有路径。除却个人感悟,可借鉴‘意象派’诗歌理论,强调意象的直观呈现与叠加,营造‘情绪对等物’。同时,注重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打破惯常思维,使寻常意象组合出新鲜感与张力。如‘云想衣裳’,便是将云、衣裳、花、容颜这几组本不直接相关的意象,通过‘想’字勾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深入交流(第2/2页)
三、旧体诗与现代性。窃以为,不必囿于形式上的古今对立。旧体诗之生命力,在于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与独特的韵律美感。应对现代性,关键在‘精神’而非‘皮囊’。可用古典形式,承载现代人共通的情感、哲思与审美体验。格律是骨架,而情感与思想是血肉。只要血肉是鲜活的、现代的,骨架自能支撑其焕发新生。譬如,现代都市的孤独、速食爱情的虚幻、科技伦理的困惑,何尝不可入诗?关键在于找到与之匹配的、不失古典韵味的表达方式。”
他顿了顿,又在最后补充了一句,带着点半开玩笑的意味:
“以上浅见,多是一家之言,姑妄听之。理论终是后见之明,创作当下,但求心手相应,意到笔随而已。”
回复发送。
何沐阳放下平板,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他知道,自己这番回答,融合了地球现代文艺理论(如意象派、陌生化理论)与他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在这个理论相对贫瘠的世界,必然会产生不小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