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芳李青峰

第2094章 项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仍旧让人有些头疼,但总归是安静下来了。

李青峰便是趁着她安静的这些时间麻利做事情。

带着傻牛一会儿施肥,一会儿扦插红薯藤,一会儿又点种玉米粒。

虽然傻牛做这些事已经十分上手,但李青峰还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动作现身教学。

并且将一些要领跟注意事项一次又一次的说给傻牛听。

他心里想的是,不管傻牛将来是否会留在绿水村里,或者是真去了其他地方,他都希望傻牛可以有一项能够养活自己的技能。

现如今,种地这项工作对于如今的傻牛来说是最为合适的。

因为傻牛智力不全,一些比较精细的技能比如做糍粑或者做菜之类的,他都没办法学会。

而且,这些技能的试错成本也高,耗费的时间也过于漫长。

倒不如种地来得实在。

不管是谁,只要学会了种地,就总不至于饿死自己。

种地是一项苦力活。

种地不仅仅是种地,更是对身体的磨砺。

如果真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有地可以种地。

没地也可以凭着一身种地种出来的韧劲在逆流中生存。

搬砖也好,挖煤也罢,光有一身力气还不够,还得有韧劲。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了傻牛一眼,见傻牛老老实实的按照他的指示去做,没有半句怨言,不由得勾唇笑了笑。

远处,同样在种地的村民们远远看过来,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两个高大的身影顶着烈日在不知疲倦的种地。

两个娃娃坐在树荫下笑呵呵的摆弄着手中的红薯叶。

山风拂来,地块当中的大树摇晃着枝条,哗哗作响。

大树会争抢土壤当中的养分。

也会遮挡太阳的光照。

但是,村里的地块当中总会留下一棵树。

一棵树而已,能抢多少养分呢?

可它却能在山民们劳作的时候,提供一个纳凉休息的地方。

尤其是家中有小孩要跟着一起来地里干活的,那地块当中的大树,便像是守护神一样,不仅守望着土地,更是守望着孩童。

山里孩童的童年大多都是这样的。

幼时不是在水田边的大石头上坐半天,就是在地里的树荫下坐半天。

细心一点的家长会给孩子垫个蛇皮袋,然后再放一些零食玩具。

粗心的家长没准备这些,譬如李青峰这般,便是将手头边上的物件变成玩具,逗乐了孩子的一整个童年。

这样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老人逗乐了孩子,孩子又逗乐自己的孩子。

清脆嘹亮的笑声不仅穿透了山野,更是穿透了时光,从很久远很久远以前,一直穿透到现在。

那笑声好像具有催化人心的作用一般,让众人听了只觉得心潮澎湃,干活都更有力气了。

夜里回到家中,李青峰还是忙碌的那一个。

不仅要做饭,还要教傻牛做饭。

傻牛不仅要做红薯总裁,还要做一个会做饭的红薯总裁。

现在,他觉得不会做饭的人是傻子!

只要他学会做饭了,他就不是傻子了。

所以只要来师公家吃饭,他就必定要吵着师公教自己做饭。

勉勉强强的,倒是也能做出几个像模像样的菜来。

只不过,他做出来的菜只有他自己心满意足的吃着。

还一个劲的说好吃。

𝐈  𝘽  ⓠ  𝙂. v  𝐈  𝐏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冲融
冲融
乐境,镂境,腐境,湖浊,乃四凶之境。繁荣昌盛,节节上升。以四大凶兽为化身的帝王,千年来却无一继承。於是各境帝王下属,为他们的帝王婚姻操碎了心...洽好此时,有四位人类出现了,帝王的传承终有望...乐境帝王..
傍兮
重生:我赌石鉴宝养肥妻女
重生:我赌石鉴宝养肥妻女
【重生+宠飞妻女+古玩鉴宝+年代】鉴宝大师沈浩晚年思念被自己害死的妻女而郁郁而终,带着这股遗憾重生到了1992年。看着被他打得遍体鳞伤的妻子,以及躲在床底下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他泪流满面。重生回来,他发誓改邪归正,凭借前世鉴宝大师的经验,鉴宝赌石捡漏,带着妻女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把妻女宠到天上去。
从不断更
九叔:闭关三百年,我成茅山老祖
九叔:闭关三百年,我成茅山老祖
张道玄穿越僵尸世界,结果外边太危险,苟在茅山闭关三百年。\n三百年后,茅山人才凋零,原因是茅山大师兄石坚死在林凤娇义庄,玄魁号令群尸,掌门带着八千道士镇压僵尸团灭。\n茅山没落,后继无人,湘西赶尸家族…
柳檀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量大可食用)\n更新稳定+天幕流+刷短视频+轻盘点+小剧场。\n谁敢想?谁敢想?\n来自异世界的大卡将赵飞的人生重开了。\n当他吃着火锅,唱着歌,拿着手机刷视频时——\n毫不知情已被天幕曝光给了各朝…
唯唯而川
无情挽留
无情挽留
唐俏儿当了沈惊觉三年的下堂妻,本以为一往情深能捂热他铁石心肠。没想到三年期满男人送她一纸离婚协议,迎白月光进门。她心灰意冷,毅然离婚,摇身一变成了唐氏千金,富可敌国。从此千亿财阀是她、妙手仁医是她、顶级黑客是她、击剑冠军也是她!前夫哥后悔了:“老婆,我错了,我们复婚吧!”唐俏儿冷冷勾唇:“我不缺爱不缺钱不缺男人,缺一条看门的狗。”沈惊觉欺身而上,将领带递到她手里:“老婆,我来看门了,汪汪。”
苏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