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昭,金銮殿。
裴祈安端坐龙椅,手中拿着萧玄策亲笔所书的国书,面色沉静。温令仪坐在珠帘之后,虽看不清神情,但微微前倾的身姿显露出她的关切。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殿内气氛庄重。
裴祈安将国书内容简要陈述,无非是陈述大周内忧外患,乌兰郡叛乱虽平,但三十六郡尾大不掉之弊已深,恳请大昭看在姻亲之谊、唇亡齿寒之理,出兵助大周削藩平乱,永绝后患,并附上了详细的三十六郡兵力分布、地理要害以及萧玄策初步拟定的合作方略。
国书念毕,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出兵他国,非同小可,即便对象是姻亲盟国。
户部尚书梁晓贤率先出列,面露难色:“陛下,皇后娘娘。助大周削藩,虽为巩固盟邦,然则动辄数十万大军远征,粮草辎重耗费巨大,且旷日持久,于我大昭国库恐是沉重负担。再者,深入大周境内作战,地形不熟,民心未附,风险难测啊。”
兵部尚书谭庸却持不同意见:“尚书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此乃良机!大周内乱,西戎新败,其三十六郡看似势大,实则各怀鬼胎,难以齐心。我大昭兵锋正盛,尤其新式火器威力无穷,正可借此机会,以雷霆之势助大周平定内患,既可彰显我大昭天威,巩固北方屏障,亦可借此练兵,检验新式战法于复杂地形之效用。且大周陛下承诺,战后愿开放边境五市,共享西境商路,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两位尚书各执一词,其他官员也纷纷发表意见,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主张谨慎行事、有限度支援的。
就在争论不下之际,珠帘后,温令仪清越的声音响起:“众卿所言,皆有道理。然,本宫想问,大周皇后温令容,是何人?”
百官一怔。
温令仪缓缓道:“她不仅是本宫的嫡亲长姐,更是大周的国母!她在大宛皇城被围、逆贼逼宫之际,未曾退缩半步,以女子之身,横枪立马,血染宫墙,平定叛乱,稳住了大周半壁江山!此等胆识气魄,可敬可佩!如今,她与大周陛下、大周储君恳请相助,我大昭若因区区钱粮损耗、未知风险便畏缩不前,岂非寒了盟友之心?岂非辜负了长姐守护江山、等待援手的期盼?”
她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和对姐姐的维护,让殿内众臣动容。
裴祈安适时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皇后所言,亦是朕意。大周与大昭,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助大周削藩,非仅为姻亲之谊,更为大昭北疆永固,为两国百姓长远安宁。此战,势在必行。”
皇帝皇后态度明确,主战派顿时占据上风。
就在这时,太子裴佑玺出列,撩袍跪地,声音清朗而坚定:“父皇,母后!儿臣裴佑玺,请命挂帅,亲率大军北上,助大周削藩平乱,以定北疆!”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太子亲自挂帅远征?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立刻有老臣反对,“殿下乃国之储君,身系社稷安危,岂可轻涉险地?沙场刀剑无眼,若有闪失,臣等万死难赎其咎!”
“请陛下、娘娘三思!”不少官员纷纷附议。
裴佑玺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些反对的臣子,最后看向珠帘后的母亲和龙椅上的父亲,沉声道:“父皇,母后,诸位大人!正因儿臣是储君,才更应知兵事,晓戎机!昔日宋孝义之事,让儿臣深知,朝堂之险不亚于战场。然,真正的砥柱中流,需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大周削藩,看似军事,实则是政/治、经济、军事多重手段并用之局,正是历练儿臣的绝佳时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