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91.朝廷派李嵩安抚(第2/2页)
“大人,”赵玥直视着李嵩,声音提高了几分,“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并非只有议和一条路。若我们能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宣城的百姓也支持抗金,若朝廷强行议和,恐怕会寒了百姓的心。”
李嵩被赵玥反驳得哑口无言,只能端起酒杯,掩饰自己的尴尬。宴席在略显沉闷的氛围中继续,李嵩不再提及议和与军备之事,转而询问起宣城的政务与百姓生活,赵玥与张九成则小心应对,只捡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回答,不让他抓住任何把柄。
宴席结束后,李嵩被安排在府衙西侧的驿馆休息。他刚走进驿馆,便屏退了侍从,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这是秦桧临行前写给她的,信中要求他暗中挑拨赵玥与百姓的关系,收集赵玥“拥兵自重”的证据,若有机会,便设法削弱宣城的军备。
“赵玥啊赵玥,你再厉害,也斗不过朝廷的算计。”李嵩冷笑一声,将密信烧毁,随后召来自己的亲信,低声吩咐道:“你去城外找些被金军打散的流民,许给他们钱财,让他们明日在府衙前哭诉,就说赵玥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招募士兵,导致他们无家可归。”
亲信领命而去。李嵩则坐在桌前,喝着茶,心中盘算着如何一步步瓦解赵玥在宣城的根基——他不信,在朝廷的压力与百姓的不满下,赵玥还能坚持抗金。
然而,李嵩的算计早已被墨察觉。暗卫在监视时,听到了他与亲信的对话,立刻回报给赵玥。赵玥得知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想用流民挑拨离间,李嵩的手段也太过拙劣了。”
她立刻召来张九成,商议对策:“张通判,你立刻派人去城外寻找那些被金军打散的流民,了解他们的情况,若是无家可归的,便安排他们住进城内的临时安置所,发放粮食与衣物,告诉他们,宣城欢迎所有愿意抗金的百姓,绝不会让他们无家可归。”
张九成领命而去,连夜派人找到了那些流民。流民们大多是被金军逼迫离开家乡,早已饥寒交迫,得知宣城愿意安置他们,还发放粮食衣物,纷纷感激涕零,当场表示愿意支持赵玥抗金,绝不会受李嵩的挑拨。
次日清晨,李嵩的亲信带着几名流民来到府衙前,想要按照李嵩的吩咐哭诉,却没想到,流民们不仅没有哭诉,反而跪在府衙前,感谢赵玥的收留之恩。李嵩的亲信见状,顿时慌了神,想要强行拉扯流民,却被暗中监视的暗卫当场抓住。
此事很快传到了李嵩耳中,他气得浑身发抖——不仅没能挑拨赵玥与百姓的关系,反而让赵玥赢得了更多百姓的支持。他知道,硬来不行,只能改变策略,从军备与粮草入手,寻找赵玥的把柄。
接下来的几日,李嵩以“巡查政务”为名,走遍了宣城的粮仓、兵器库与水师码头。在粮仓,他仔细翻阅账目,想要找出“虚报粮草”的证据,却发现账目清晰,每一笔收支都有记录,且粮仓内的粮食确实如赵玥所说,仅够支撑半年;在兵器库,他查看兵器数量与质量,却只看到一些普通的长枪、弓箭,没有发现任何重型攻城器械;在水师码头,他登上战船查看,发现战船虽多,却多是旧船,且士兵们只是在进行简单的划船训练,并无实战操练的迹象。
李嵩心中疑惑,却始终找不到任何破绽。他不知道的是,赵玥早已做好了准备——粮仓内的粮食只是表面储备,真正的粮草被藏在了城东的秘密仓库;兵器库中的重型器械被转移到了城外的隐蔽据点;水师的实战训练则改在了夜间进行,避开了李嵩的巡查。
期间,李嵩还多次试图接触城内的乡绅与士兵,想要打探赵玥的动向与宣城的真实情况,却发现乡绅们对赵玥赞不绝口,士兵们更是对赵玥忠心耿耿,根本无人愿意透露任何信息。暗卫也始终在暗中监视,一旦发现李嵩与可疑人员接触,便会及时干预,让他的计划屡屡落空。
十一月下旬,李嵩在宣城停留了近十日,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能弹劾赵玥的证据,反而亲眼目睹了宣城军民一心、积极抗金的景象。他知道,继续留在宣城也无济于事,只能准备返回临安,向秦桧复命。
临行前,赵玥在府衙为李嵩举办了送别宴。宴席上,赵玥拿出一份奏折,递给李嵩:“大人,这是宣城近期的政务与抗金情况简报,烦请大人带回临安,呈给皇上。宣城虽兵力有限,却绝不会放弃抗金,还望朝廷能支持宣城的抗金大业。”
李嵩接过奏折,心中五味杂陈——他此次前来,本是为了监视与打压赵玥,却没想到,赵玥不仅能力出众,还深得民心,若朝廷能重用这样的将领,何愁不能击退金军?可他深知秦桧的为人,若将实情告知,不仅不会得到认可,反而会被斥责办事不力。
他只能敷衍道:“郡主放心,本官定会将简报呈给皇上。宣城的抗金之举,朝廷也会酌情考虑。”说罢,便匆匆结束宴席,登上官船,离开了宣城。
官船驶离宣城码头,李嵩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宣城城墙,心中满是复杂。他知道,此次宣城之行,他未能完成秦桧交代的任务,赵玥与宣城的存在,终将成为朝廷议和路上的阻碍,未来,恐怕还会有更多的算计等着赵玥。
而在宣城城内,赵玥站在城楼上,看着李嵩的官船消失在青弋江的尽头,心中清楚,李嵩的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朝廷的猜忌与秦桧的打压,还会继续。但她没有丝毫畏惧——有宣城百姓的支持,有忠诚的将领与士兵,有充足的军备与完善的防御,她有信心守住宣城,继续抗金大业,绝不向朝廷的妥协与金国的威胁低头。
墨走到赵玥身边,低声道:“郡主,李嵩离开前,他的亲信曾试图偷偷带走宣城的地形图,已被暗卫截获。”
赵玥接过地形图,看着上面简单的标注,冷笑一声:“这点皮毛,就算给他,也无济于事。传令下去,加强城防与水师训练,密切关注临安与金国的动向,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是。”墨躬身退下。赵玥再次望向青弋江,江水缓缓流淌,阳光洒在江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她知道,宣城的抗金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无数的挑战与艰险,但她绝不会退缩——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为了大宋的河山,为了天下的百姓,她会一直坚守下去,直到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的那一天。
此时,城内的街道上,百姓们正忙着准备过冬的物资,孩子们在街头嬉戏打闹,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这便是赵玥想要守护的家园,是她抗金的动力源泉。她相信,只要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宣城定能成为大宋抗金的中流砥柱,为收复失地、重振大宋河山,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