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市长的男大秘

第861章 真相大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校长激动地走上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张书记!他可能有很多仇敌,但是我敢说,他没有一个私敌!”

听着这话,张卫东心里嘀咕了,心说:秦校长,过了啊!这一点,我还真的不敢当啊!

“秦校长,过誉了。”

张卫东惭愧的一笑。

秦校长也适时的收住了自己的赞美。

虽然这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可他却明显感觉到,今天这里似乎并不是他的主场。

张卫东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他不能让秦校长太尴尬,于是继续说道:

“同学们,原来不想告诉大家的,但我又觉得,很有必要,让同学样认清当前的形势。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太平,战争,随时都在发生!就在刚刚,我们郝市长演讲的同时,我亲手处置了一起雇凶杀人的案件,而凶手的狙击步枪,就架在对面的楼顶上。”

张卫东指了批对面的楼顶。

众人纷纷回头朝楼顶看去。

那里早已空空荡荡。

而且,刚才郝市长慷慨激昂的演讲,完全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就在他们的身后,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

“杀手刺杀的对象就是我。原因很简单,他们就是想阻止断了他们财路的‘智慧农业’!”

说这话的时候,张卫东就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那样淡定。

张卫东向臧力力招了招手,臧力力马上送上一个读卡器。

一会儿,通过大屏幕,张卫东播放出了刚才抓捕杀手的画面。

画面上跳动着的时间显示,战斗就发生在半个小时之前!

看到这个画面,不少同学,尤其是张卫东的迷妹们,一个个都捂住了嘴巴,难以置信。

他们更是后怕,如果不是提前得到了情报,那岂不是……

他们不敢再往下想了。

而张卫东却是一副淡然的神情,完全看不出劫后余生的惊恐。

为了让这些大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当下江城“智慧农业”的真相,张卫东当场播放了江城市推行“智慧农业”之后,江城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张张农民伯伯激动幸福的面孔,一幅幅庄稼丰收的画面,无不在用事实告诉大家,是“智慧农业”让农民伯伯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放了出来。

台下在座的大学生,有不少是来自江城农村的,他们对这一切,有着切身的感受。

“我家今年的粮食不但大幅度提高了产量,而且再也不用往地里投资那么多的成本了!这个我知道,因为我就是李家村的!”

有同学立即站起来作证。

接着又有人站起来,证明他家的土地,确实是因为使用了某个国外品牌的化肥之后,粮食几乎绝产。

有了一个,就有两个,一个个全都站起来,当场控诉起了境外势力对他们的掠夺。

“同学们,我爸妈都在江钢工作,自从改制,采用了张书记推荐的‘智慧大脑’之后,现在江钢工人的工资不但提高了一倍,工人师傅们的工作量,以及劳动强度,也明显下降!张书记是我们江城的大恩人啊!“

整个会场,顿时就变成了替张卫东歌功颂德的大型表彰大会。

此时坐在会场中间的赵梦娴,却再也坐不住了。

她猛的站了起来,朝着主席台快步走了过去。

臧力力顿时一紧,立即跟了上去……

张卫东看到了臧力力的紧张,他朝着臧力力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上前。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兄友之妻
兄友之妻
文案:下本开《盲嫂》★前期正人君子实后期毫无道德感阴湿病态男主x只想安于现状却被阴湿男主步步引诱陷阱的女主姜宁穗应婆婆要求,去镇子上照顾她丈夫,伺候他饮食起居,每每夜晚为他疏解身乏。不…
画青回
传令下去,大当家的考上状元了!
传令下去,大当家的考上状元了!
穿越陌生古代,陈梁本想安心发展黑道事业,可被三个美貌干娘强逼读书。这一读,画风逐渐跑偏了。女帝眉头紧锁:“你给朕说清楚,状元是你,山匪头子是你,白莲教主还是你,你还有什么瞒着朕....…
张正经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重生年代+荒年种田+空间+囤物资+日常】重生1958年,即将迎来大集体时代,一切都是公家的,只能靠挣工分过日子!吃肉要肉票,吃粮要粮票,吃油要油票,连做衣服都要布票……幸好王小北觉醒了一个种田空间,不但能种粮食,还能养猪养鸡。当别人只能等交完任务猪分到一点点肉的时候,王小北已经琢磨着吃小米粥清清肠胃。大灾荒来临,别的地方都饿的只能啃树皮,王小北所在的生产队却是人人都长了膘。在这个做什
瓜州有点甜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现代理科生萧启桓穿越成大晟王朝的四皇子。两世灵魂融合的他,记忆力远超常人,现代的科技、工业都在脑海里栩栩如生。这个王朝的有很多类似前世明朝的地方,开国皇帝,同样开局一个碗,却打下了大晟的江山。…
肆风月下
让你进宫当面首,你权倾天下?
让你进宫当面首,你权倾天下?
我叫唐骁,港城鸭王,眼看退休,却被富婆送进了大楚王朝,成了个家徒四壁的穷酸秀才。绝境中,权宦发小突然出现找到我,给了我一份无法拒绝的工作:假冒太监,去服务后宫尊贵的云贵妃。入职体检时,发小看着…
廉颇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