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年代,我为祖国守边疆

第3173章 军垦城不会缺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砌出的护坡,石块错落有致,缝隙均匀,仿佛天然生成,比机械喷涂的水泥护坡更多了一份厚重与美感。

在砌完最后一块石头后,库尔班江老人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用凿子轻轻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抽象的白杨树图案——那是他独特的标记。

施工队长好奇地问:“大叔,您刻这个干嘛?”

老人望着即将通水的渠道,目光深邃:

“这渠,以后要流很多年水,养很多人。我老了,可能看不到它完全发挥作用的那天。”

“但留下这个记号,以后我的孙子,孙子的孙子,路过这里,就能知道,他们的爷爷,曾经为这条‘生命渠’出过一份力。”

“这就像……就像在这片土地上,签下了我的名字。”

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原来,这位沉默的石匠,是在用他独有的方式,将自己的生命与这项伟大的工程,以及这片土地的未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在环境最恶劣的戈壁段,施工队面临着另一个挑战——风沙对已建成渠道的侵蚀和淤积。虽然设计了防沙网,但效果有限。

马建国项目部的技术员小赵,一个刚从林学院毕业的年轻人,看着被流沙不断掩埋的管沟,忧心忡忡。

他提出了一个在大家看来“不务正业”的建议:

在渠道两侧,因地制宜地种植耐旱的梭梭树和红柳,构建生物固沙带。

“小赵,咱们是修水利的,不是搞绿化的!工期这么紧,哪有闲工夫种树?”有人反对。

“就是,种了能活吗?这鬼地方,水比油还贵!”

小赵没有放弃,他找来了大量的资料,向马建国和陈山河论证:

梭梭和红柳耐旱、耐盐碱,根系发达,固沙效果极好。

一旦成林,可以大大减少风沙对渠道的威胁,降低长期维护成本。而且,它们还能改善小气候,意义深远。

他还算了一笔账:“前期投入一些水养护树苗,看起来是浪费,但从渠道全生命周期看,是省钱的!这叫‘以生态养工程’!”

马建国被小伙子的执着和长远眼光打动了。

他力排众议,划拨出一部分经费和人力,支持小赵的“副业”。

于是,在紧张的施工间隙,出现了一支“不务正业”的小分队。他们利用施工废水和收集的雨水,小心翼翼地在渠道两侧的沙地里,栽下一株株看似弱不禁风的树苗。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树苗常常被风沙掩埋或被烈日烤焦。

小赵和他的“植树小队”就像呵护婴儿一样,不停地补种、浇水、搭建简易遮阳棚。

很多工人一开始不理解,甚至嘲笑他们。但小赵不为所动,日复一日地坚持。

奇迹在坚持中发生。几个月后,第一批成活的梭梭苗在风中挺立,泛出点点绿色。

虽然稀疏,却给茫茫戈壁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老石匠库尔班江看到后,对马建国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巴郎子(小伙子),亚克西(好)!他做的,是给子孙后代积德的事情。”

阿迪力和其他当地的管水员看到后,也主动加入了植树队伍,带来了本地特有的沙生植物种子。

渐渐地,渠道两旁出现了一条断断续续的绿色丝带。

它们不仅守护着渠道,更成为了戈壁滩上的一道风景线,吸引了一些小鸟和小动物前来栖息。

小赵的“不务正业”,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工程建设,不仅是征服自然,更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未来播下绿色的种子。

就在戈壁段施工最吃紧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沙尘暴袭击了工地,持续时间长达三天。

通往外界的道路被流沙阻断,补给车辆无法进入。工地的存粮和饮用水眼看就要见底。

工人们顶着风沙,坚守岗位,保护已完成的工程,体力消耗巨大。饥饿和焦躁的情绪开始蔓延。

消息传到附近的阿瓦提乡,乡亲们急了。艾山大叔第一个坐不住了,他拄着拐棍,在村里大声吆喝:

“修水渠的‘客人’们断粮了!他们是为了咱们才受这个罪的!咱们不能看着!”

没有动员,没有组织,朴实的村民们自发行动了起来。

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把自家舍不得吃的白面、羊肉干、馕饼都拿了出来。可是,道路不通,怎么送过去呢?

几位熟悉地形的年轻牧民站了出来,他们牵出自家最强壮的路驼,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驼队。

村民们把汇集起来的粮食、装满水的水囊,牢牢地捆在骆驼背上。

风沙依旧猛烈,能见度不足十米。牧民们凭着对地形的绝对熟悉,牵着骆驼,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风沙中艰难前行。十几公里的路,他们走了大半天。

当这支满身沙土的驼队,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工地营地时,马建国和工人们都惊呆了。

看着从骆驼背上卸下的,还带着村民体温的粮食和清水,许多硬汉子的眼眶都湿润了。

艾山大叔代表乡亲们,把东西交到马建国手里,朴实地说:

“马队长,东西不多,是大家的一点心意。你们吃饱了,才有力气给我们引来‘幸福水’!”

那天晚上,工地的临时厨房里,用村民们送来的面粉,做成了一锅锅热腾腾的面条。

这面条,汇聚了阿瓦提乡家家户户的心意,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百家面”。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这碗意义非凡的面条,感觉格外香甜,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马建国端着碗,对全体工人说:“同志们,看到没有?这不仅仅是一碗面!这是乡亲们的期盼和信任!我们就是豁出命去,也要把这条渠修好,把水给他们送过去!”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这碗在风沙戈壁中传递的“百家面”,浓缩了兵地之间、民族之间最质朴、最深厚的情谊,成为了“清泉计划”中最温暖、最动人的记忆之一。

它让所有建设者更加坚信,他们流淌的汗水,终将化作甘泉,滋润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渴望幸福的心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民俗从丧葬一条龙开始
民俗从丧葬一条龙开始
天门殡仪馆承接各类殡葬服务,主推丧葬一条龙,项目如下:【遗体接运】(赶尸匠、背尸人)【遗体整容】(缝尸人)【灵堂布置】(扎纸匠)【告别仪式】(哭丧人)【遗体出殡】(抬棺人)【遗体火化】(焚尸匠)【墓地选择】(阴宅风水师)额外项目:【问阴事】【寻阴魂】【调解阴阳纠纷】【撰写阴婚文书】【主持合葬仪式】【守墓】【守灵】【捞尸】……更多详细内容,请联系天门殡仪馆馆长:███电话:███████████…
馗爷996
我在年代文养老
我在年代文养老
林颂以为端上铁饭碗就能躺平,现实却是熬夜加班写材料,遥想她刚上大学的目标,毕业就养老,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一朝穿越,管它是什么年代,她都要回归初心,坚决不干活。此时剧情是,林颂和重生女一块相亲,一个是同厂的职工,一个是附近村镇的青年。重生女嚷着要跟林颂换相亲对象。林颂同意了。以她在浸淫体制内多年的目光看,青年心思细腻难以捉摸,表面上表现得十分友善,其实内心却充满了算计和阴谋,简直太适合——工作
壹木成华
女主播调教饲育 白亦篇
女主播调教饲育 白亦篇
女主播白奴的堕落故事,连载中,想获得更多的更新信息,请移步阿凡的pixiv主页查看:https://www.pixiv.net/users/44999341*********************************************各位书友们可以在以下网站获取阿凡的完整..
雪特凡
当我上了邻家哥哥後(H)
当我上了邻家哥哥後(H)
邻家哥哥16岁时,被14岁的我夺去初吻。他说等到我成年那天,他会给我一个大礼??到了那天,他却…却把我推倒在床上…用他那个…男生才有的…性器官狠狠地把我操到…下不了床…高冷男神x乖乖女(裴安x夏笙)越多收藏..
PYLSN
神职
神职
许正阳坐上神位,成为天地间唯一的神仙后,他就像是从渠沟里爬上了岸的螃蟹一般,举着钳子昂着头,横行无忌……《神职》读者俱乐部1群:83668060(刚开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神职》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神职最新章节,神职无弹窗,神职全文阅读.
短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