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送走了两位满心不舍却又必须返回工作岗位的老父亲,家里的节奏稍稍放缓。
李骁将家中事宜交给丈母娘跟大姐,自己则收拾心情,重返中科院。
他销假回来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同事们热烈的欢迎和祝贺。
添丁进口,尤其是喜得龙凤胎,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齐院长见到他,都难得的露出笑容,拍着他的肩膀连说了几个“好”字。
仿佛是他自己有了龙凤胎重孙,满是欣慰和欢喜。
然而,寒暄之后,积压的工作便如潮水般涌来。
李骁在魔都的学术报告,跟周老项目组的合作成果、以及那篇在国际上持续引发讨论和验证的论文。
都需要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更深入的汇报。
办公桌上,文件已经堆起了小山。
李骁深吸一口气,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
首先需要准备的是在中科院内部的一场高级别学术报告,重点阐述他在魔都期间的理论突破和技术指导思路。
虽然早已身经百战,但面对国内顶尖同行们的审视,李骁依旧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伏案疾书,精心准备着演示文稿,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推论都反复核对,力求清晰、严谨、扎实。
偶尔累了,李骁就站起来走到窗边眺望,满脑子都是元宵跟两个孩子。
报告会的日子很快到来,这一天,老家的大姐夫带着弟弟跟孩子,还有元老爷子也到了首都。
只是李骁实在抽不出空去接,小叔部队里也有任务,幸好院里能帮忙出一辆车。
去家里接了丈母娘再到火车站接人。
李骁安排好去接站的事,就收回了心思去开会。
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后面甚至站内了不少闻讯二来的年轻研究员。
李骁站在讲台上,沉稳自信的介绍着他的工作。
从高温超导材料的理论语言,降到氮化镓半导体合成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从在魔都如何因地制宜的优化算法、解决实际工程难题,谈到对未来计算材料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他特别强调了“适配性”与“渐进性”,指出任何先进技术的引入都必须与现有的工业基础、人才储备紧密结合,避免“水土不服”。
李骁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他演讲报告期间,一位老者,在几个人的陪同下,走进了会议室,坐在后排静静的听着,目光始终注视着台上的李骁。
报告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李骁全程逻辑清晰,论述严谨。
既展现了前瞻性的视野,又始终紧扣国内实际,那份立足于国家需求、求真务实的可言呢态度,给在场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他结束演讲,面向台下微微鞠躬时,会场内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和资深研究员先后提出了相当尖锐且深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