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儿

第16章-夜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6章-夜读(第1/2页)

图书馆闭馆的提示音第三次在走廊里回荡时,拾穗儿才从《干旱区生态学报》的字里行间抬起头来。

油墨的气息混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还萦绕在鼻尖,她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中指触到皮肤时,能明显感觉到一丝发烫——这是连续熬夜的痕迹。

望着窗外已经完全黑透的天空,玻璃上凝结的水汽将远处的路灯晕染成朦胧的光团,昏黄的光晕在夜色里轻轻晃动,像极了家乡戈壁滩上清晨未散的雾霭,缥缈又温暖。

这是她连续第三周在图书馆闭馆后转战教学楼自习室了。导师布置的科研报告越来越近,她总觉得案例分析不够扎实,总想着多查一篇文献、多补一个数据,才能让报告更有说服力。

她轻轻合上期刊,指尖在粗糙的纸面上停留片刻,仿佛在告别一个陪她奋战多日的熟悉朋友。

封面右下角的折痕已经很深,那是她每次翻页时下意识捏住的地方,如今倒成了这本旧期刊独有的印记。

收拾书包时,她特意把那本教授赠送的《干旱区生态学研究方法》小心翼翼地放进最里层,生怕书角被其他资料压卷。

手指拂过书页间那枚梭梭书签时,心头泛起一丝暖意。

这是教授去年去阿拉善调研时,用戈壁滩上自然脱落的梭梭枝条亲手制作的,每一根细小的枝条都被精心打磨过,边缘光滑,还保留着梭梭树皮特有的深褐色纹理,凑近闻时,能隐约嗅到一丝干燥的草木气息,那是沙漠植物特有的坚韧味道。

书签上还系着一根细细的蓝绳,是教授用自己的鞋带改的,他说:“这样挂在书里,翻页时不容易掉。”

她又翻开随身的笔记本,浅蓝色的封面已经被磨得发亮,边角卷曲发毛,像被戈壁风沙吹过多年的旧布。

每一页的空白处都挤满了批注,有的墨迹深,是她在图书馆明亮的灯光下写的;有的浅,是在自习室昏暗的光线下匆匆记下的,这些深浅不一的字迹,像一条蜿蜒的小路,记录着她不同时刻的思考轨迹。

教学楼的自习室在三楼西侧,是她上个月偶然发现的宝地。

那天图书馆闭馆时,她抱着一堆资料没处去,误打误撞走到这里,发现门没锁,从此便成了她的“秘密基地”。

推开那扇略显沉重的木门,熟悉的粉笔灰味扑面而来,混着窗外梧桐叶被夜风送来的清香,竟让她莫名想起家乡雨后戈壁滩上的气息——那时雨水刚浇过黄沙,泥土的腥气混着梭梭新抽的嫩芽味,清新又踏实。

自习室里只有两盏白炽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投在桌面上,不像图书馆的荧光灯那样刺眼,倒像是戈壁滩上温柔的月光,轻轻裹着她,让人心安。

她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这个位置能看到楼下的梧桐树,还能避开走廊里偶尔传来的脚步声。

放下书包,她先取出保温杯,淡粉色的杯身已经有了几道划痕,是开学时宿管阿姨送她的,阿姨说:“女孩子家,要多喝热水,对胃好。”

拧开杯盖时,热气氤氲而上,瞬间模糊了她的眼镜片。

她赶紧摘下眼镜,用袖口轻轻擦拭,镜片上还沾着刚才翻书时蹭到的油墨印。

小口啜饮着温水,温热的水流缓缓滑过喉咙,落在空荡荡的胃里,像投下一颗小石子,漾开一圈圈暖意,这才开始有条不紊地摊开资料。

左边是导师的科研报告要求,打印纸已经被她翻得卷边,红笔圈出的“需结合实地案例”“数据需标注来源”等重点,像一个个醒目的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中间是三篇关于荒漠植被恢复的论文,其中两篇还是教授帮她从学校档案馆复印的旧文献,页边贴满的彩色便签像是知识的翅膀,黄色便签写着“可参考此方法计算K值”,粉色便签标注着“此处数据与家乡情况差异较大”。

右边是她的笔记本,封面上“像梭梭一样扎根”的字迹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这是开学第一天,教授在她笔记本上写下的寄语,如今已成为她的座右铭,每当她觉得累、想放弃时,看到这行字,就像看到了戈壁滩上迎着风沙生长的梭梭,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今晚要完成的是报告的“案例分析”部分。

她斟酌了很久,最终选择以家乡的梭梭林为例,探讨人工干预对环境容纳量的影响——这是她最熟悉的领域,也是她最想写的内容。

可当笔尖落在“人工灌溉对K值的提升幅度”这一栏时,她突然顿住了。

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墨点,像一颗迟迟未落的泪。

她翻遍了手头的资料,论文中的数据都来自阿拉善盟东部,那里的年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与家乡戈壁滩边缘的小镇相差甚远,直接套用数据,总觉得不踏实,像在沙滩上建房子,没有根基。

她咬着笔杆,塑料笔帽被牙齿咬出了浅浅的齿痕。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上,“要是能有家乡的具体数据就好了。”

她轻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自习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又很快被窗外的风声淹没。

指尖在纸上轻轻敲击,节奏杂乱,像她此刻的心情。

窗外的风掠过梧桐树梢,叶子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远方的戈壁在回应她的呼唤,又像是奶奶在耳边轻轻念叨。

她掏出手机,解锁屏幕,却在看到时间的瞬间犹豫了——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23:17”。

奶奶年纪大了,睡眠浅,一点声响就会醒,一个消息提示音,说不定就能让她整夜都睡不着,还得担心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她默默收起手机,把它放在书包最外层,确保不会不小心碰到。

重新握紧笔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告诉自己,既然暂时无法获取具体数据,就先梳理理论框架,等周末再给家里写信详细问。

在草稿纸上,她画下一个简易的表格,左边列“人工干预措施”,右边对应“可能影响的生态因子”:灌溉对应“水分”,补种对应“种群密度”,种植沙棘对应“种间关系”。

每写下一项,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对应的场景:灌溉渠边的梭梭确实比远处的粗壮,树皮更光滑,枝叶更茂盛,去年暑架她还帮阿叔给梭梭浇水,指尖触到的树皮,是湿润的;

沙棘丛里的小梭梭苗,在风沙天里依然挺直腰杆,不像裸露地带的幼苗那样东倒西歪,阿妈说,沙棘的根能固沙,还能给梭梭挡风。

这些记忆的碎片,像戈壁滩上随风滚动的梭梭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渐渐长成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

笔尖在纸面滑动的“沙沙”声,成为自习室里唯一的旋律,与窗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夜曲。

她写得如此投入,连保安大叔的脚步声都没有听见——大叔的鞋底磨得有些薄,走路时会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平时她总能提前察觉。

直到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轻轻放在桌角,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嗒”的一声轻响,她才恍然抬头。

保安大叔站在桌前,深蓝色制服的肩章在手电筒的余光中若隐若现,上面的铜扣已经有些氧化,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他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像撒了一把碎雪,脸上的皱纹很深,笑起来时,眼角的纹路能挤出好几道,却温暖如春:“同学,刚才在楼下就看见这盏灯亮着,上来一看果然是你。”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夜的宁静,又像是怕吓着她,“天这么冷,喝点热水暖暖身子,别冻着了。”

拾穗儿慌忙起身,椅子腿在地面上蹭出“吱呀”一声,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双手接过水杯。

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尖,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熬夜的疲惫,让她鼻尖微微发酸。

“谢谢大叔,”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连她自己都没察觉到,“您怎么还没休息?这么晚了还在巡逻。”

“我得巡逻到后半夜呢,”

大叔倚在门框上,手里的手电筒垂在身侧,光束斜斜地投在地面,画出一道长长的光影,“这栋楼晚上就你一个学生在,可得多注意安全,门窗都要锁好。”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资料,看到“梭梭林”“环境容纳量”等字样时,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语气里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你看这都快一点了,再熬下去身体该扛不住了,明天再写也不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拾穗儿低头看着才完成一半的报告,稿纸上还有大片空白,像等着她去填补的遗憾。

她咬了咬下唇,唇瓣上还留着刚才咬笔杆时的印记:“大叔,我这报告下周就要交了,还差一点没写完。我把这点弄完就走,不会待太久的,您放心。”

大叔点点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被风吹平的沙纹:“行,那你别太累了,每隔一会儿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别总坐着。”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会儿我再来看看你。要是冷,就去保安室拿件外套,我办公室有备用的,是我儿子穿剩下的,虽然旧了点,但挺暖和。”

临走前,他又回头叮嘱了一句:“记得锁好门,走的时候把灯关了。”

脚步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走廊尽头。拾穗儿捧着水杯,站在原地愣了片刻,才缓缓坐下。

她把水杯放在手边,偶尔喝一口,水温正好,不烫不凉,喝下去后,连因焦虑而紧绷的胃部都舒展开来。

这让她想起小时候在戈壁滩的冬天,那时家里还没有暖气,晚上背书时,手脚总是冻得冰凉。

每当这时,奶奶阿古拉总会端来一碗热奶茶,碗是粗瓷的,边缘还有一道小裂痕,却盛着最温暖的关怀。

那时的奶茶是用砖茶和羊奶煮的,带着些许膻味,刚喝时她还不太习惯,总皱着眉头。

可奶奶阿古拉总会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喝,还说:“多喝点,暖身子,背书也记得牢。”

有一次,她背书背到很晚,实在困得不行,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醒来时,身上盖着奶奶的旧棉袄,手边的奶茶还温着,奶奶正坐在一旁,借着煤油灯的光缝补她的旧袜子。

奶奶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比谁都懂得读书的意义。

“穗儿啊,”

奶奶总是这样说,粗糙的手掌轻抚她的头顶,掌心的老茧蹭得她头皮有些痒,却很舒服。

“读书是好事,能让人走出戈壁,见大世面,不用像阿爸阿妈这样,一辈子跟沙子打交道。”

有一次,她因为背不出课文,急得直哭,眼泪掉在课本上,晕开了字迹。

奶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坐在她身边,拿起针线,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她的旧衣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章-夜读(第2/2页)

“奶奶织毛衣也不是一天就学会的,刚开始织的时候,拆了又织,织了又拆,手上都扎了好几个洞,后来慢慢就会了。读书也一样,一点一点学,总能学会的,别急。”

临行前那个夜晚,戈壁滩上的风很大,吹得窗户“哐哐”响。

奶奶悄悄走进她的房间,塞给她一个手绢包,布料是她结婚时穿的红棉袄拆的,已经洗得发白。

“这里面是奶奶攒的鸡蛋钱,”

奶奶的声音在夜风中微微发颤,像风中摇曳的煤油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南同人)人偶师萩原如何达成HE结局
(柯南同人)人偶师萩原如何达成HE结局
【最近更新会有点不稳定】人偶有多少种使用方法?不柯学跟踪、生物监控、开锁大师……棉花娃娃小阵平、机械人偶小阵平、猫猫玩偶小阵平、小时候的小阵平……(松田:你有完没完?)hagi:咳,总之,人偶真好用!*【..
偏辙
资本家小姐带崽跑路,特战团长红眼堵门
资本家小姐带崽跑路,特战团长红眼堵门
【前期微虐酸涩,后期带崽宠妻】|三年前,傅和宸用一张结婚证把李茉从冤狱中捞出来,却告诉她:“我只是为了给李司令报恩。”接着便了无音讯。而李茉则被生活狠狠磋磨,成了所有人避而远之的罪犯之女。每天生活在漏风的小平房里,久而久之,不知情的邻里还以为她是家属院烧锅炉的。终于,她等到了自己的丈夫。傅和宸带着一等功勋和特战团长的身份回来了——只是以独独忘记了自己的妻子为代价。李茉苦笑,他本就不是自愿结婚,
荣玥格儿
灾荒年捡回姐妹花,我粮肉满仓!
灾荒年捡回姐妹花,我粮肉满仓!
【娇养妻嫂+家族发展+多女主+种田+赶海】适逢灾荒年,许长年穿越到泼皮的身上,家里米缸见底,还捡回一对娇嫩的姐妹花?面对重重困局,好在情报系统启动,只要根据系统的指引,就能收获满满!山脚下有只冻僵的野兔?炖肉真香~老虎身受重伤只剩一口气?请叫我打虎英雄!官道上有人丢失一袋金子?公主微服私访......在这路有冻死骨的灾荒年,许长年凭借情报优势,一步步抢占先机,粮肉满仓,妻妾成群!
小小月月落落
纸片人他又茶又钓
纸片人他又茶又钓
【作者非控坚定互宠全文1v1,感谢宝贝们的一路支持,希望支持正版哦么么^3^,角色卡是福利番外人设。】【专栏《我是渣男上仙的殉道前妻》求收藏,文案在下面】裴京郁最近被一个三无养成app碰瓷了。…
雪卷
穿越夫妻种田忙
穿越夫妻种田忙
新婚夫妻陆平生和姚霜惨遭车祸,睁眼后两人穿成为一对农家小夫妻。只是一个是臭名远播的乡下泼妇姚三春,长得砢碜不说,还不孝顺父母,没事就爱跟人掐架。另一个则是村里游手好闲,人憎狗嫌的二流子宋平生,连父母..
春山莓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