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裴瑜目前手头上的现金储备还算比较宽裕,对几十万元的科研资金暂时没有迫切的需求。这笔钱对她来说并不是雪中送炭,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就目前论文修改的工作量来看,其实并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如果只是做一些小的调整和优化,可能连几万元人民币的花销都用不上。
之前科研工作中最大头的支出项目,比如出国交流、实地调研这些费用,现在都已经不需要再支付了。这些开销都省下来了,自然就大幅降低了整体的科研成本。
更何况,现在系统提供的提问额度已经重新恢复了。这个年代的所有计算工具中,没有任何一个能比得上系统的运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有了系统的辅助,很多原本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外包的工作,现在都可以自行解决,又节省了许多研究经费。
丁校长和厉教授听完裴瑜婉拒科研经费的话后,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们下定了决心要给裴瑜一些学术资源上的补偿。像裴瑜这样优秀又十分年轻的学生,值得北大投入资源重点培养。
丁校长原本以为,裴瑜第一次向国际顶级期刊投稿,能收到审稿意见就已经很不错了,很多资深教授投稿顶级期刊,也常常直接被拒。
可没想到,裴瑜不仅顺利通过初审,收到的还是“小修”的回复,这意味着论文已经基本符合发表标准,只需要稍作修改即可录用。
这样的成绩,让丁校长既惊讶又欣喜。
他当上北大校长后,虽然脱离了科研一线,但是对国际顶级期刊的名字和排名还是很敏感的。
《Economic Journal》的审稿标准极为严格,能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不仅代表学者的个人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北大的学术声誉。
正因如此,丁校长对裴瑜的欣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个女学生比他想象的还要出色,不亏是华国的第一个IMO金牌得主啊。
有了这样的认知,丁校长批准经费更加毫不犹豫。
科研路上难免会有变数,哪怕是最优秀的学者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波折。
收到“小修”意见确实是个好消息,说明论文已经基本达标了,但在修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
最坏的情况下,你按照A审稿人的要求补充了数据,结果B审稿人又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质疑。
这样来回折腾几次,原本的“小修”可能就变成了“大修”。
有时候修改到第二轮、第三轮时,期刊编辑的态度突然转变,认为你的研究还是不够完善,“大修”变成“拒稿”的情况还是会出现的。
明明前期进展顺利,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对于年轻学者来说,这种反复和挫折最让人沮丧。
如果多批点科研经费,就可以降低裴瑜被拒稿的风险,这笔买卖丁校长是很愿意做的。
科研经费远不只是物质上的支持这么简单,更是学校对她的研究项目的充分肯定。
北大在经费那么短缺的情况下,还愿意拿出几十万来支持一个项目,这说明校领导是真的看好这个研究方向。
有了丁校长在后面撑腰,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专门找了业内大牛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