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老先生叹了口气:"盐枭会本是为盐民谋生路而设,如今盐税已改,盐民有了活路,盐枭会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老朽已与各路盐枭首领商议,决定解散盐枭会,各自回归正常生活。"
张明远欣慰地点点头:"如此甚好。盐枭会虽有罪,但也是官府苛政所迫。如今冤冤相报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王老先生又说:"张公子,老朽还有一事相求。"
"前辈请讲。"
"盐枭会解散后,许多兄弟无处安身。他们中有许多人本就是老实巴交的盐民,因生活所迫才铤而走险。如今盐税已改,他们需要新的生计。"
张明远沉思片刻:"前辈,我有个想法。家父生前曾创办'济世堂',不仅经营盐业,还收养贫困孤儿,资助贫困学子。如今家父已逝,但'济世'精神不应随之湮灭。我愿在家父原籍歙县设立'济世义庄',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盐枭,教他们读书写字,习得一技之长,重新做人。"
王老先生闻言,激动得老泪纵横:"张公子仁厚,实乃广泰之后!老朽代表盐枭们多谢公子!"
张明远回到京城后,将王老先生的请求禀告了乾隆皇帝。乾隆不仅准奏,还下旨赐名"济世义庄",并赐银两千两作为启动资金。张明远亲自前往歙县,选址建庄,并聘请名师教导那些曾经的盐枭学习文化和技术。
济世义庄很快便吸引了众多盐枭前来投奔。张明远对待他们一视同仁,耐心教导。许多人通过学习,成为了有用的手艺人或商人。济世义庄的名声逐渐传开,连远方的盐枭也慕名而来。
三年后,济世义庄已颇具规模,收养了上千人。张明远也因功绩卓着,被擢升为四品盐运使,负责江南盐务。他牢记父亲遗训,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一日,张明远接到报告,说济世义庄来了位特殊的访客。他赶到义庄,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翠儿。如今的翠儿已不再是那个柔弱的绣娘,而是变得成熟稳重,眉宇间透着坚毅。
"翠儿,你怎么来了?"张明远惊喜地问道。
翠儿行了一礼:"少爷,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
原来,济世义庄成立后,许多盐枭改行经商,其中一些人将家乡的丝绸技艺带到了歙县。歙县的丝绸产业因此蓬勃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盐枭的后代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造福一方。
"最令人高兴的是,"翠儿接着说,"赵半仙已经放下屠刀,归隐山林。他托人送来一封信,说想见您一面。"
张明远沉思片刻:"请他明日来义庄一叙。"
次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济世义庄。他虽已年迈,但目光依然锐利。见到张明远后,他深深一揖:"张公子,别来无恙。老朽赵半仙,特来向您请罪。"